然而,由於這一次馬背上的射箭比賽,其難度係數著實較大,導致在這次比賽中所能看到的優秀人選、有潛力的好苗子相對較少。面對這樣的情況,蘇嬌嬌和簫淮兩人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像是心有靈犀一般,默默地在那些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比賽參賽人員名字上面畫下了叉。而最終能夠留下來,被他們認可的人則少之又少。因為此次專案的比賽人員較少,所以僅僅一天的時間,這個射箭專案就全部比賽完畢了。
緊接著,迎來了他們兩個擔任評委的第三個專案,那便是策論。這個環節是由這些選手在一個特製的箱子裡面抽取由蘇嬌嬌和簫淮,聖上事先寫下的題目。每個參賽選手都需要抽取 10 道題,然後根據他們對這些題目的答題情況,蘇嬌嬌和簫淮以及其他幾位太傅會共同對這些人的答題進行細緻的劃分和評判。
當策論比賽開始後,現場瀰漫著一種緊張而又充滿期待的氛圍。選手們依次上前抽取題目,拿到題目後便開始認真思考、作答。有的選手眉頭緊鎖,苦苦思索;有的選手則文思泉湧,奮筆疾書。
蘇嬌嬌和簫淮坐在評委席上,全神貫注地看著每一位選手的表現,仔細閱讀他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
他們要從這些答案中去分析選手們的思維能力、知識儲備以及對問題的見解和分析能力。這不僅需要他們具備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他們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選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地交流、探討,力求給出最準確、最客觀的評判結果。
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選手都完成了答題。蘇嬌嬌和簫淮以及其他太傅們開始了緊張的評判工作。他們對每一份答卷都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和斟酌,最終根據選手們的答題情況給出了相應的分數和排名。這個策論專案不僅考驗了選手們的知識水平,也讓所有人見識到了原來策論考試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靈活多變的,考驗考生的才識和見識。
或許是因為這次策論的題目及考試形式太過多變,讓許多人都猝不及防,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以至於當簫淮和蘇嬌嬌以及幾位太傅在參選名單上進行評判時,畫下的叉數量眾多,而能夠留下的勾卻僅僅只有寥寥幾人。
隨後,簫淮和蘇嬌嬌便把那些能夠打勾留下來的參賽人選的名字整理出來,讓這些人做好準備,迎接下一輪的比賽。
而這一輪的比賽,是由聖上一人單獨出題。這無疑讓比賽的規格和難度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如此一來,這個第二輪的比賽就只能放到最後去完成了。
在這之後,兩人迎來了接下來的第 4批個評委專案,也就是擔任評委的專案——軍事議論。這次的題目設定顯得尤為重要,它將由簫淮和當今聖上以及當朝的幾位大將軍共同出題。
所出的題目主要是針對當下朝廷在軍事邊關所遇到的一些難題,透過這樣的方式主要考驗這些人在軍事方面究竟有多少深刻的見解和獨特的想法。
當開始出策的時候,整個氛圍都變得緊張而嚴肅起來。所有人都清楚,這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出策,更是對參賽者軍事才能的一次嚴苛檢驗。
簫淮以及聖上和大將軍們仔細斟酌著每一個題目,他們要確保這些題目既具有挑戰性又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參賽者的能力水平。在他們的精心策劃下,一組組充滿考驗的題目誕生了。
那些參加軍事的選手們也開始積極準備起來。他們需要自己鑽研軍事理論,分析各種邊關局勢,再把自己的計策寫下來交給評委們。
而簫淮和其他幾位將軍等人也在期待著,期待著這些選手們能夠在軍事演練中展現出非凡的才能,為國家選拔出真正優秀的軍事人才……
蘇嬌嬌儘管她的腦海中有著數不勝數的軍事計策,然而她卻絕不會輕易將這些告知他人。只因她深知,自己已然擁有如此多的才藝,這就已經足夠令人感到驚訝了。倘若再將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展露出來,那想必會引來眾多人的猜疑。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節外生枝,蘇嬌嬌堅定地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將這些軍事計策公之於眾。
畢竟簫淮,他那腦海在上一世所表現出來、所構想出來的那些軍事計策,水平並不低。所以,蘇嬌嬌並不打算出這個風頭。
在這一次的評委工作中,她僅僅只是說負責進行總結而已。而真正具有打分權力的評委,實際上是簫淮和那幾位大將軍。在整個過程中,蘇嬌嬌默默地觀察著一切,她將自己的光芒刻意收斂起來。她看著簫淮和幾位大將軍認真地評判著每一個環節,心中也有著自己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