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侯喜怒無常的名聲,倒是被傳得有板有眼。
養濟院經過數月的精心篩選與考察,各項分工得以進一步明確。
溫以緹都從眾多人員中仔細挑選出五十人,其中有婦人、老者、傷殘之人。她拿出諸多適合冬季經營的小食方子,耐心教導他們製作之法。
甘州即將通商,這些吃食足夠他們賺些銀子過冬了。
且無需溫以緹三令五申,他們心中自然明白,絕不能讓這些方子輕易被他人知曉,以防被偷學了去。
畢竟,吃食的東西只是討巧,若是有人在旁仔細觀察幾日,便能學得個七七八八,只是味道上會有所差別罷了。
,!
但其中調味的倒是重中之重,目前來說,溫以緹還是不希望這些方子被大肆傳播。
而養濟院中婦孺居多,溫以緹便請來兩位技藝精湛的繡娘,專門教授她們繡工,為下一步開設織坊做好準備。
屆時,由她們自行織布販賣,再按工錢給予報酬,也算是給了她們一條生活的出路。
對於那些暫時未被安排賺錢營生之法的人,溫以緹也都加以安撫,並告知還有接下來的安排。
邵玉書那邊,則派遣人手挨家挨戶,特別是深入那些村落進行提醒。
入冬之後,最怕的便是大雪,而甘州村子裡的百姓大多居住在土房之中,大雪積壓極易導致房屋倒塌。
為此,邵玉書特地找了從京城帶來的那幾個擅長修繕房屋的工匠,勞煩他們奔波一趟。同時,他還命令售賣修補材料的商戶降低價格,以便百姓們都有能力修繕自家房屋。
邵玉書也深知不能讓那些商人大虧,為此他專門備有一個名冊,詳細記錄各家商戶的貢獻,次年將按照標準給予格外的減輕稅賦。
畢竟邵玉書為官並非為了斂財,許多費用皆是他自掏腰包,他一心只求能有一番卓越的功績,而邵家也確實有能力承擔這些開銷。
又過了半月,溫以緹與邵玉書之前商議的,由官府出資建造的房屋皆已完工。
此房是溫以緹按照“公租房”的形式所構建的。只租不賣,且有通鋪和單間格局。
它們所用的材料並非青磚瓦房,只是比土房略為結實一些,其中夾雜著一些質量上乘的木板。
而租金價格相較甘州境內的其他房屋更為低廉,畢竟官府不是為了謀利,是為了減少百姓傷亡。
對於那些實在拿不出錢的百姓,也有一條出路,那便是充當官府的佃戶,耕種官府的良田。
官府會依據這幾畝田地的實際收成,來進行扣除房費。如此一來,也算是給了他們這些一個穩定的營生之道。
這一舉措正好巧妙地化解了甘州之地,長期以來無人開荒的困局。
:()小官之女的富貴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