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公主最終還是隨著大慶的和親隊伍,踏上了前往瓦剌的路。
而瓦剌境內,這次溫以緹是去不得了。
那長長的隊伍,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車輪滾滾,揚起一路塵土。
溫以緹望著那漸行漸遠的隊伍,心中五味雜陳。
這一次又像是從前那般,當溫以緹覺得自己會有一番驚天動地的作為,能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中掀起驚濤駭浪時,可最終的結果卻平淡得讓人難以置信。
京中沒有任何責罰或是嘉獎,只是一句簡單的“和親繼續舉行”,就好像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如泡影一般,無人在意。
那些溫以緹費盡心思的謀劃,在正熙帝眼中,或許真的就像小孩子的打鬧,掀不起一絲波瀾。
哪怕天罰之事在甘州和瓦剌人民心中投下了深深的陰影。可對於京城來說,這不過是一件茶餘飯後的新鮮事。
當新鮮感一過,便再無人提起。
好在,這一切並非完全徒勞無功。
瓦剌境內,已經因為之前的種種行動遭受了一定損失。
七公主抵達瓦剌後,也沒有受到折磨、虐待或是冷漠對待。相反,她受到了熱情的照顧。
這讓一直憂心忡忡的溫以緹稍稍鬆了一口氣。
而馬哈王子,自從昏迷過後,整個人都變了。他一改之前的模樣,變得喜怒無常、暴躁易怒。曾經那個精於算計、運籌帷幄的他似乎又回來了,甚至對待七公主時,也沒了好脾氣。
七公主和溫以緹對此都並不在意,因為她們知道,這一切不過是表象。
每當無人之時,馬哈就會像是換了一個人,整個人的狀態變得十分詭異。
溫以緹心中明白,這是藥效的第二個階段開始發揮作用了。
再有就是如今瓦剌境內的情況,趙錦年同七公主和溫以緹透了個底。
天罰給瓦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混亂,加上接連三位王子的死訊在瓦剌傳開,整個瓦剌都被一層陰霾所籠罩。
令人費解的是,在這滿目瘡痍、急需災後重建的關鍵時刻,瓦剌王卻像是著了魔一般,一心在境內大肆搜查著什麼。
這種局面,使得瓦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對於七公主來說,這無疑是個機會。
而七公主聽聞瓦剌三位王子接連出事的訊息,下意識地看向趙錦年和溫以緹。
她張了張嘴,眼神中滿是探究似是想問些什麼,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在七公主出發前,溫以緹將許多保命的手段都交給了她。她細細地將便攜的火藥鄭重地交到七公主手中,同時還反覆叮囑各種注意事項。
時間緊迫,還有許多話沒來得及說,可和親的隊伍已經催促啟程,她們只能就此分別,再一次各自前行。
自五月以來,西北之地突然湧來了大批的難民。
起初,只是三三兩兩衣衫襤褸的人出現在城鎮邊緣,彼時,眾人還以為不過是尋常的流民,未多在意。
但很快,這股人流如決堤洪水般不斷匯聚、壯大,浩浩蕩蕩的難民隊伍望不到盡頭。
布政司察覺到異樣後,迅速展開徹查,結果令人震驚。
這些難民竟大多不是來自西北之地附近,好些是從遙遠的江南方向,歷經千辛萬苦長途跋涉而來,甚至還有不少來自大慶各地。
他們雖地域不同、口音各異,卻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去年大清明清各地天災異象的受害者。
這一查竟查出了事,原來各地的訊息雖然壓了下來,但當地造成的損失是無可挽回的,底層百姓本就根基薄弱,在這場災難中更是首當其衝,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房產與田地。
災難過後,當地官府起初還試圖掩蓋訊息,極力維持表面的平靜,可隨著受災百姓數量的不斷攀升,局面逐漸失控。
面對蜂擁而來尋求幫助的百姓,官府無力救助,竟想出了極為惡劣的手段。
他們巧立名目,或是增加徭役,讓百姓苦不堪言,或是提高稅收,逼迫百姓繳納難以承受的錢財。走投無路的百姓,稍有不從,便會被無情驅趕。
而那些來自江南的難民,情況更為悽慘,不少人身上都染著了疫病。
西北之地各處縣、州、府得知這一情況後,起初,還有一些心善的官員,念及百姓的悲慘遭遇,試圖開啟城門接納一部分難民。
但隨著難民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有的甚至疫病也開始在人群中蔓延,恐慌情緒迅速在城中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