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正熙帝年事已高,在有母族身份貴重的皇子情況下,正熙帝始終沒有立下儲君。
此前呼聲最高的七王爺,就這般被人害了致使殘疾,斷了爭奪那個位置的可能。但正熙帝就這般草草了事了,溫以緹之前就在覺得這麼輕易辦到七王爺母女有些不對勁。
如今…怕是正熙帝知道是她做的,只是沒有動她罷了。
若是正熙帝真的屬意七王爺為儲君人選,又怎會容忍她這般放肆?原因便是七王爺從始至終都是推出來的棋子。
而至於後面的十皇子和十一皇子,年齡較小。即便正熙帝能再撐一段時間,為他們守著江山,可也是來不及的。
拋除掉沒有母族支援的十皇子,十一皇子無疑是母族和受寵程度都最受寵的那一個,但讓這些底下人擁立他上位很是困難。
待十一皇子能處理政事的時候,那至少還需要好些年,而正熙帝又怎會保證自己能安安穩穩地度過這年呢?
一個英明的帝王不會容忍這個風險存在的。
因此,正熙帝從始至終一直屬意的是六王爺也很有道理了。
既不怕皇子外祖勢力太強,從而奪了蕭家的江山,也不用怕皇子能力不足,從而守不住蕭家的江山。
這兩點,六王爺似乎都佔據著優勢。
甚至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溫以緹此前一直忽視掉了。
想當年,宮中曾一下子夭折了那麼多皇子,而六王爺在沒有背景,又沒有生母庇護的情況下,卻依然能夠安安穩穩地活到現在,甚至一躍成為如今奪嫡之中最為優勢的那個王爺。
這難道不就是最大的問題嗎?
若說沒有正熙帝在背後出手,溫以緹是根本不信的。
派來甘州的人選,正熙帝興許考慮了好些個。不過是溫以緹恰巧走入了正熙帝的視線中,成為了最合適的那一個。
派旁人來甘州處理此事,效果或許會比溫以緹差一些,但也差不了太多。而這份功勞若是就這麼給了那些官員,恐怕正熙帝是不樂意的。
因為他如今正在為六王爺鋪路,而六王爺日後所要用到的能臣,如今可不適宜高調。
相反,如今高調的偏偏是吸引所有人目光,成為矛頭物件,讓所有人的目光都對向她。
溫以緹一個女人,哪怕有了這些功勞,若無皇帝撐腰,她是再也步入不了朝堂之上的。這也是正熙帝這麼放心用自己的原因吧。
再往細處推想,甚至正熙帝怕是早就清楚趙皇后的目的,而這一切也可能是他推波助瀾的。
畢竟趙皇后現在推崇的…也是六王爺。
只要將障礙清掃,風險排除。沒有母族庇護,高貴出身,那正熙帝便親自為六王爺尋一個。
這世上還有誰是比中宮皇后的認可,還要正兒名正言順的呢?
而沒有勢力,正熙帝便為六王爺創造勢力。
如今趙錦年不是跟著趙皇后一塊都是六王爺的人嗎?
如此一個年輕有為、英勇無畏且手握兵權的安遠侯,便是六王爺日後得以登上那個位置的最重要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