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周華浦與潘豐正於室內議事,那股巨響瞬間衝破了平靜,二人聞聲,皆下意識地眉頭緊皺,臉上的神情瞬間凝重起來。
待他們疾步走出屋外,只見天空已然被陰雲所籠罩。
周華浦抬首望向天空,皺眉率先開口道:“這是雷聲?”
話語中雖有詢問之意,但神色間卻透著一絲疑慮。
潘豐思索片刻,微微搖了搖頭,輕聲說道:“我倒覺得不像,倒像是…”
他頓了頓,欲言又止,只是看向周華浦。
周華浦似乎心領神會,眯起雙眼微微頷首。
往昔在北方邊境時,火器的震響他們也是曾見識過的。
如今,與他們在北境所歷火器之音大同小異。
可這地處甘州之地,為何會出現火器?
州衙內,溫以緹與鄒主事神色凝重,雙眼緊緊地盯著門外。
時間仿若被拉得極長,終於,影一和影二的身影閃現,緊接著香巧也一同匆匆闖入。
溫以緹身形猛地一動,急切地問道:“如何?”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三人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最終影一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回道:“大人,事已成,且目前未有百姓傷亡。”
溫以緹聽聞此言,緊繃的身軀瞬間鬆弛,長長地籲出一口氣,飽含著釋然與慶幸,隨後緩緩地坐回椅中,雙手微微有些許的輕顫。
鄒主事亦喃喃自語:“沒事就好,沒事就好。此次著實是一場冒險。”
自溫以緹收到趙皇后等人的信之後,內心便陷入了糾結。
她深知七公主竭力阻攔自己參與此事,無非是擔憂他陷入險境。
而溫以緹心中目的,不一直是想幹場大的嗎?趙皇后的謀劃與她可謂是不謀而合。
然而,溫以緹決然無法像趙皇后那般漠視百姓性命,那是她心中堅守的底線。
此次,亦是溫以緹為驗證數月來苦心鑽研火藥威力的契機,故而特意選定此日。
大雨傾盆,仿若天助,以驚雷之聲巧妙作以掩護,讓眾人皆以為那驚天動地的響動只是自然天象,如此方能確保計劃不致敗露。
只是這一日恰逢科考之時,實乃無奈之舉,只因為再也沒有更為合適的時機。
此刻,局勢發展暫且如計劃所料。
溫以緹稍作停頓,便又重振精神,迅速拾起筆墨。
如今雖無需自己刻意製造甘州的天象異狀,但仍需向趙皇后解釋一番,不能讓她覺得自己應付了事,告訴她,之後自己要做的是引導輿論走向…
正熙三十一年,三月二十,春分,這一日晝夜平分,陰陽平衡,恰如公平公正之象降臨世間。
金鑾殿內,眾臣齊聚早朝,皆屏息凝神。
正熙帝身著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威嚴的目光緩緩掃過朝堂。
待眾人行禮完,正熙帝緩緩開口,聲若洪鐘:“諸愛卿,朕今日有一事宣告。”
語落,朝堂之上仿若微風拂過靜謐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眾臣先是一愣,旋即神色各異,看來,就是在今日了…
然下面官員們交頭接耳,小聲議論紛紛,心懷忐忑,目光紛紛投向宗室王爺們所在之處。
只見他們面容沉靜,未表露絲毫異樣情緒。此時,眼尖之人發覺,十一皇子與十皇子皆在朝堂之上,唯獨六王爺不見蹤跡,眾人心中不禁暗自揣測,隱隱有了幾分計較。
就在這微妙的寂靜之中,正熙帝帝輕啟龍唇,喚了一聲:“景兒。”
剎那間,六王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兒臣在。”
俄頃,六王爺昂首闊步踏入朝堂。身著一襲明黃色繡金蟒袍,袍上繡工精湛絕倫,金絲銀線穿梭交織,於日光之下熠熠生輝。
那蟒袍之上,張牙舞爪的蛟龍騰空欲飛,栩栩如生,似在彰顯王者的赫赫威嚴。
腰間束著一條玄色鑲玉腰帶,玉色溫潤,與腰帶上鑲嵌的明珠相互映襯,更添幾分高貴不凡。
頭戴一頂束髮紫金冠,兩根玉簪橫貫其中,垂下的纓穗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飄逸而不失莊重。
他步伐沉穩有力,那堅定的眼神直視前方,全然無視群臣們複雜目光,徑直向著殿中央走去。
正熙帝微微抬手,裘總管見狀立即應了一聲,隨即,緩緩走上前。
待站定,突然高舉明黃色的聖旨,那聖旨在大殿璀璨光芒的映照下,金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