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
門衛大爺剛才連介紹信上的名字都沒看,就聽到自己叫“傻柱”了。
……
兩人走到辦公室,王義勻給他沏上一杯茶,笑罵道:
“說吧,你小子為何十多年都不來看我?”
“勻哥,自從1951年我和我爸離開豐澤園,他又帶我去了津門鴻賓樓學習廚藝。”
“這我知道,何師走之前,還跟孫師父承諾過,等你在鴻賓樓學習結束,他就帶著你回豐澤園當掌灶廚師!”
“額……”何雨柱“戰術性”喝了杯茶。
真別說,這茶入口清甜,唇齒留香……
“師哥”不愧是國宴大師,這種好茶都能隨手拿出來招待。
沒錯!
何雨柱和王義勻算是半個師兄弟!
1950年初,何大清帶著他來到豐澤園學藝,並且憑藉一手糟熘三白,打敗所有名廚。
這讓許多年輕廚師們欽羨不已,其中就包括剛入豐澤園沒幾年的王義勻。
他想拜何大清為師!
然而何大清這老小子不知什麼原因不願收徒……
雖然最終沒有收王義勻為徒,但還是教了他幾道拿手菜。
算是無師徒之名,有師徒之實。
這讓王義勻感恩戴德,銘記於心。
而何大清與何雨柱亦父亦師,這樣算下來,何雨柱與王義勻算是半個師兄弟。
又因為何雨柱比他小兩歲,便自稱師弟,一直喊了他師哥將近兩年……
(原劇中何大清廚藝很高,高到什麼程度呢?)
(何雨柱原話:“何大清進門,憑藉一手糟溜三白,打敗豐澤園所有廚師的一道名菜!)
(劇中肯定有誇大成分,在現實中不太可能,本書參考原劇……)
“勻哥,這事怎麼說呢,中間出了些意外,我爸剛把我安排到鴻賓樓學藝,我媽就……患病去世。”
“沒過多久,我爸又跟一個寡……又跟人去了保定,多年都未聯絡上。”
“之後我妹妹無人照看,我也無心在鴻賓樓學藝,便回四九城找了個工作。”
“不去看您,主要是不好意思啊!”
“這……”王義勻聽到此話有些錯愕。
他原本還對何師爽約有些意見,沒想到竟然是家中出了變故。
“哎!柱子,正因如此,你更應該早來找我啊!”
“我沒記錯的話,1951年你才16歲吧?自己都照顧不好,還得照顧一個妹妹,你得多難啊!”
何雨柱回想起那幾年的苦日子,確實挺難!
幸虧有一大媽暗中幫襯著,平時給洗洗衣服,做個飯,雨水才能順利長大。
一大媽這份恩情不能忘!
“沒事勻哥,都過去了!”
王義勻重重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柱子,以後可不能這樣,有事一定來找哥!”
“對了,你如今在哪上班?”
“鴻賓樓1955年搬到四九城,憑你的廚藝,應該能在那裡當個掌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