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對曾元述說道,說話間端起桌上酒杯敬了一個。
在九江府士子暢飲的時候,在南昌貢院,本次鄉試的考官們也在用餐。
在外屋,幾個同考官一桌,邊吃邊聊著看到的那些考卷。
“今下午我看到的那份,對於平倭到是言之有物,還知道要籌集軍餉,然後募營兵剿倭。”
“那不錯,我那邊的,大多都是起大軍圍剿,選名將指揮,呵呵,全然沒考慮集結這麼多人馬要消耗多少銀子。”
“那個籌餉,是怎麼個籌法?策論上有說嗎?”
起先說話那人放下筷子,對著眾人說道:“他那個法子,有優點也有缺點,算不上好,應該還缺乏歷練。”
“別賣關子,直接說法子。”
“呵呵......”
對於同僚急切想知道考生們不一樣的答案,那考官只是笑笑,隨即開口說道:“他提議,臨時加徵江南的商稅。”
說到這裡,另外三個考官都是臉色一變,其中一位明顯忍不住就要開口說話了。
不過他可不會等著被那人打斷,而是加快語速繼續說道:“他的理由很簡單,江南因為倭寇遭災,江南人更應該支援剿倭,只有儘快剿滅倭寇,才能還我們一個朗朗乾坤。
這個時間段加徵商稅,確實加重大家的負擔,可是那些財貨與其被倭寇搶走,不如交給朝廷,募集官兵圍剿倭寇。
而且,他最後著重強調,這加徵只是臨時的,一旦倭患解除,加徵就立即停止。”
商稅,對於官場中人,不管是南人還是北人,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詞,所以剛才那人一提到商稅其他三個人都有點急了。
“從我個人的想法,這法子也算可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收的剿倭稅,那就全額投到剿倭中去,佔理。”
四位考官談話中,裡屋餐桌旁今科的主考和副主考這會兒都停止了用餐,而是在細細聆聽外屋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