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的,慢慢來,也不急。
魏廣德選的兩篇範文,題目都是一樣的,“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出自《大學》第十篇。
文中的意思當然夫子也講了,這就是生財之大道,其實也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
而所謂的道,生產的人要多,不能有打醬油不幹活的,消費的人少,做事要快速及時,使用的時候要舒緩,其實聯絡前文就還有量入為出的含義在其中,這樣財富才可以保持充足,也就是積累起來。
不過作為後世人,魏廣德當然知道那時候講的是刺激消費,用需求拉動生產力,這就是西方的經濟學,和這個完全不同。
不過這些話可不能說啊,說出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那就是大逆不道,和聖人之言相悖了。
既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那就抄吧。
有了模板,魏廣德覺得似乎還是很簡單的。
開玩笑,後世的時候,魏廣德上小學那會兒,誰沒抄過作文啊。
把別人寫的東西,按照自己的話翻譯一遍就是了,也就是網上所謂的中譯中。
題目都沒變,魏廣德看了下他選中的這兩篇文章,理解一下它們的意思,簡單綜合一下就開寫。
兩篇範文其實都不長,都是不到三百字,魏廣德這一綜合,字兒明顯就超了,三百多字的文章一做出來,又檢查修改一番,然後抄在一張紙上。
感覺整個步驟和孫夫子介紹的考試也就差不多了,先做出草稿,修改潤色後謄抄卷子上。
字兒要寫好點,少挨點批評。
魏廣德謄抄的時候在心裡不斷說道,他臉皮還是很薄的,不喜歡經常挨批捱打。
天黑了,到往常吃晚飯的時候,父母的車架才姍姍來遲,駛進了百戶軍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