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用法。
當初看到這玩意的時候,魏廣德還以為是放散彈的,攙著大哥搬出來試了試才知道,這玩意其實真是戰船上用的,實彈,轟擊敵船水線位置。
打散彈,那玩意銃口就是個小喇叭,根本沒準頭,一出炮管就亂飛,射程也近。
也不知道是誰設計的這個破爛貨,居然還是銅製。
海戰上也就跳幫戰鬥的時候能用來轟擊對方甲板,那個時候用散彈到是不要求準頭,而且距離也近。
“運送起來麻煩,再說了,火藥也不足,只能緊著鳥銃手那邊。”
吳佔魁還是搖頭。
其實衛所有定時配發一點火藥,可是那玩意下面衛所自然不會拿去練兵,都是偷偷賣出去換錢,變成逢年過節燃放的鞭炮了。
也就這一年賣的少點,因為那兩個百戶需要火藥練習,這也導致今年過年,彭澤縣那邊鞭炮價格漲了三分。
“帶上吧,廣德說的有道路,北上的話咱就不帶了,也許還能要到子母炮,可是這打倭寇,帶上總比沒有強,到時候往糧車上放,一輛糧車放兩尊。”
雖然碗口銃威力不大,可是在崩山堡的時候,也是經常拉出來打的,為的也是配合戰陣作戰。
看不上威力,可不代表魏廣德不知道,大炮是戰爭之神。
最起碼,雖然射程近,可是魏廣德還是覺得,在敵人靠近以後,用碗口銃轟出一堆散彈,也能掃倒一大片。
正是因為魏廣德的影響,魏文才和吳棟其實也理解了他的意思,加強火力投射,爭取在近戰接敵前就把對手打垮的戰術。
火力不足恐懼症。
這是魏廣德在後世看到過的一個病症,至於怎麼治,那就是多造大炮彌補火力。
魏廣德不懂這個時代的火器,自然不知道在後面幾年,有人就搗鼓出一種小型近戰火器,也就是虎蹲炮,其用法其實就是魏廣德的想法類似,近戰前先掃蕩一次戰場,把衝的最兇的那夥敵人的精兵給幹掉。
既然不懂,那就因地制宜,有什麼用什麼,有總比沒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