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訊息洩露(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魏廣德愣了愣,此事沒有後話,那說明其實已經不了了之。

加之大明本就是流官,前幾年的官員還在不在任上都說不清楚。

“戶部下文催問,讓殷尚書盯住了。

書,阻止南直隸的一條鞭法試行。

人家既然都出手了,還把事兒給拖下來,這麼多年了,也該有個瞭解了。”

魏廣德說道。

“那此事直接給戶部下條子還是”

張居正說道。

魏廣德知道肉戲來了,張居正是想讓他或者呂調陽來出頭,不過呂調陽不想牽扯進去,他也不想。

略做思考就說道:“下條子讓戶部自查這些年拖延的文書,由戶部自己行文上報吧。”

既然南京報過,戶部就有留檔,下文追問都沒有結果報上來,按照考成法自然是要儘快了結的。

讓他們自查,不失為重新翻起此事的妙棋。

上報,自然是用奏疏送進宮裡,到時候御筆硃批,就更有約束力了,徽州府也沒有辦法繼續拖延不辦。

聽到魏廣德給出這麼個主意,張居正只思考片刻就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事兒。

至於下條子還是找人帶話,魏廣德就不管了,張居正有的是辦法把訊息傳到王國光耳朵裡。

隨後幾日,戶部和工部都在緊鑼密鼓籌備新錢法的政策條目,而魏廣德起草《革新錢法》奏疏也已經送到兩宮太后和小皇帝朱翊鈞手中。

慈慶宮裡,李太后看完奏疏就對送過來的馮保問道:“民間用銀稱重,其實也很方便,為何內閣還要想鑄造銀錢?”

鑄幣是為了賺錢,這個當然是不能公開說出來的,只能是大傢俬下里意會。

不過這對於沒有多少政治頭腦的陳太后和李太后來說,自然就有些晦澀難懂。

馮保看了眼上面的兩宮太后,這才小聲說道:“聽說是魏廣德得到了來自月港夷人使用的銀幣,一個銀幣大約一兩重,又說西洋還有更小的銀幣,使用非常方便。

魏閣老覺得我大明現在流通的銀錠,成色不一,顏色各異,特別是流通最多的碎銀,為了鑑定真假,商家還要用牙咬,實在有辱斯文。

既然夷人都能想到鑄幣,我大明也可以鑄造比夷人銀幣更加精美之物。

所以魏閣老就和張首輔他們商議,又找了戶部、工部和兵部尚書研究此事。

最後確定鑄造一兩的銀幣,還有一錢、五錢兩種小銀幣,一面刻萬曆通寶字樣,另一面則是銀幣重量。

同時因為民間私錢氾濫,特別是自嘉靖三十四年後,民間已經是公然私鑄銅錢,導致錢法崩壞。

此次內閣打算以此契機,收回民間鑄造私錢之權,以後大明流通錢幣只能是工部寶源局統一鑄造,禁止私鑄金銀銅錢。

以後民間全部使用官錢流通,一錢銀幣兌七十文銅錢,繳納賦役銀、銅錢皆收。

好像因為此事,前幾日內閣裡還爭議不斷。”

“這樣也很好啊,他們還爭議什麼?”

不同於李太后的出身,陳氏出身書香門第,所以自小也見過民間碎銀,知道那東西很難看。

手裡把玩著工部手工製作的銀錢,覺得此物倒是很方便。

七十文錢以上,可以用銀錢交易,七十文錢以下,還有平錢及當五錢和當十錢兩種大錢可用,也不會動不動就是大把銅錢。

不過她還是有些好奇,內閣這樣定下來的規矩好像不錯,還有什麼好爭議的。

“聽說是因為民間私錢的緣故,按制一文官錢折私錢六十文,小民已經習慣平錢之下還有私錢,一些小買賣,使用平錢都不用,所以他們在考慮是否在小平錢之下還要鑄造新的銅錢。

不過工部似乎覺得此舉多餘,畢竟鑄幣成本不低,鑄造小平錢朝廷本就虧本,之所以嘉靖爺執行民間私鑄銅錢,也是因為工部不願多鑄的緣故。”

馮保答道。

“那內閣可有結果?”

這次魏廣德的奏疏,並未涉及到小平錢以下是否還要鑄造錢幣,所以陳太后才問出口。

“曾有人建議仿宋朝鑄造鐵錢,不過鐵錢易鏽,所以並不合適,後來魏廣德說按照民間舊例,以寶鈔十貫折一文錢,不過戶部王尚書不同意,現在好像還沒有得出結果。”

馮保把他聽到的訊息在慈慶宮裡告訴兩宮太后,而內閣裡再次召集了戶部、工部和兵部尚書,甚至還有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商議接下來推動新錢法的步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