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沐昌祚有鎮守雲南的能力,但是沒有長遠的眼光,否則域外鬧出這麼大動靜,我可不相信他會絲毫不知。
只能說,他壓根兒就沒有為朝廷考慮,放任三宣六慰失控而不上報朝廷,甚至他或許和緬甸也有聯絡,得了好處。
回都督府,你第一件事兒就是清點西南衛所,給他們下令都操練起來,準備好兵馬。
等兩個月,朝廷會以巡邊的名義讓你去西南整頓兵馬,朝廷要恢復對那裡的控制。”
聽了魏廣德的話,李成梁心裡多少有了點猜測,朝廷這是打算直接動手奪取這片地方,而不再準備讓地方土司繼續管理。
或許還會有土司留任,但是大明會向那裡派出官員和駐軍,如西南幾省那般。
大城,有朝廷派出的官員和軍隊控制,而偏僻之地則交給土司管理。
這樣的方式好不好,其實這得看時代。
此時的緬甸各地雖然形成封建王朝,但是開發程度很低,根本不似中原地區般。
大明現在連西南和其他周邊邊疆地區都不能實現有效控制,效仿雲南、廣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制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控制重要城池,輻射周邊,一點點改變地方發展程度,這才是有效佔領的必要過程。
“魏閣老,朝廷是要長期控制緬甸?”
李成梁試探著問道。
魏廣德看著李成梁,意味深長的問道:“有難度嗎?”
“魏閣老,這.”
李成梁此時一臉糾結,也不知道他想到了什麼,才會如此。
“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魏廣德開口看似灑脫的說道。
看似說的輕鬆,不過魏廣德也在心裡嘀咕,不會是李成梁聽說要去打緬甸,心裡怕了不成。
現在《三國》的話本在大明很是留下,其中關於諸葛亮平息西南的故事讓很多人都以為西南這個地方地形複雜,瘴氣很重,所以很不好打仗。
魏廣德現在擔心李成梁受此影響,心中懼怕去那邊。
若不是聽了俞大猷的話,魏廣德心裡其實也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俞大猷告訴他,西南打仗,環境確實很惡劣,但是也不是完全無法展開軍隊,否則莽應龍又是如何崛起的。
在那裡打仗,嚮導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找到好的嚮導,搞清楚那裡的地形,調動軍隊其實和平常沒什麼變化。
至於叢林伏擊什麼的,其實任何地形都可能遭到伏擊,並非西南特有。
一般行軍,都是要儘量避開叢林的。
一句話,沒話本里說的那麼邪乎,那畢竟是小說,編出來的故事。
事實上也是如此,李成梁不怕西南複雜地形和環境,也懂的找嚮導的好處,在遼東打仗那會兒,他也是對地形完全不熟悉,可不就是找熟悉地形的人瞭解情況。
“魏閣老,可還記得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出乎魏廣德的預料,李成梁卻是說出另一個名字來。
“交趾。”
聽到李成梁的話,魏廣德有些明白他的擔心。
後世之人大多不知,自秦漢以來,越南北部就一直被中國直接統治。
然而此地偏遠,交通不便,土人眾多,中原王朝難以控制同化,所以統治根基一直不穩。
公元939年,安南地方勢力趁中原內亂,擊敗南漢獲得獨立,稱安南國。
宋元之時,雖時有矛盾,但中越雙方大體仍保持較穩定的宗藩關係。
洪武元年,朱元璋橫掃群雄建立明朝,新王朝的地緣形勢相當嚴峻,北境,雲南還存在大量殘元勢力,東南沿海倭寇也開始襲擾。
於是,朱元璋放棄了前朝東征西討的國策,對周邊地區的態度轉向懷柔,在其主編的《皇明祖訓》中,他開列15個“不徵之國”,告誡子孫不要亂起刀兵,而安南也是其中之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