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的樣子,汪道昆倒是呵呵笑道:“李大總兵剛在遼東立下大功,你擔心什麼?”
“末將鄉野粗夫,哪裡受得了朝中的規矩。”
李成梁只能謙虛說道,“只是不知是朝中哪位大人看重,還請汪大人告知。”
“能影響兵部的,難道李總兵就沒個猜測。”
汪道昆依舊是那副笑臉,淡淡說道。
果然。
李成梁心中暗道一聲,當初指名讓他來京時,李成梁其實就有猜測。
戚繼光背後的人,實在太明顯了。
內閣三人,張居正縱覽大政,魏廣德則是軍事為主,而呂調陽多負責民事,都傳三人分工明確。
既然是戚繼光莫名其妙到了遼東,李成梁自然懷疑魏廣德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否則怎麼可能把薊鎮總兵派來這裡。
如今有了汪道昆言明,自然知道自己猜中了。
只是,他不知道留京對他來說是福是禍。
李成梁臉上陰晴不定,落在汪道昆眼中就只覺得好笑。
多少官員想要留京都不能,別覺得武將好像都應該選擇出外差,到地方領兵,但實際上這也只是一部分有追求的將官的想法。
對於大部分將官來說,留京享福才是他們追求的。
不管在哪兒,反正都是賺軍餉,到手的銀子不會少。
也就是京城消費水平高點,不過享受的服務也更好。
“汝契有何擔心,看你臉色數變,在我面前但說無妨。”
汪道昆笑道。
“汪大人,末將是粗人,只懂帶兵打仗,這忽然就留京做官,我還擔心做不好。”
李成梁苦笑答道。
“呵呵。”
汪道昆只是笑笑,也不接話。
李成梁終於還是坐不住了,用略帶委屈的語氣說道:“汪大人,你是知道末將的,粗鄙武夫爾,我是真寧願駐守邊鎮也做不來京官,也不知道朝廷是怎麼安排末將的。”
“你呀”
說出這兩個字,汪道昆就輕輕搖頭說道:“你就算想留京,怕是也難。
好好在京城享樂些時日,朝廷自有安排。”
聽到汪道昆這話,李成梁心中一喜,知道汪道昆知道實情,最起碼大概什麼情況是知道的。
朝廷有安排,難道讓他接任薊鎮總兵官一職?
念頭剛起就被他打消。
不可能的,他在朝中沒有依靠,不可能受到信任鎮守薊鎮。
而且,相對來說,他李成梁更願意留在遼東建功立業。
若是在嘉靖朝,薊鎮是個好地方,可不是現在。
不過汪道昆既然提及,自然是知曉,或許也有告訴他的打算。
“汪大人,還請告知末將,不然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見有戲,李成梁立馬起身,恭敬對汪道昆說道。
“此事你就不要問了,放心在京城玩耍幾日,到時間就去右軍都督府坐堂。”
汪道昆對於李成梁留京的訊息是前兩日知道的,雖然不明白魏廣德的盤算,但是京中及兵部的訊息,他多多少少也猜測到一些。
特別是他還管著兵部財物支出,所以對一些外界不知道的事兒他也知道。
那就是劉守有之前從兵部借支過一筆不小的銀子,說是派人出外差。
都以為錦衣衛是親軍,好似開支都應該是內廷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錦衣衛的開支,其實走兵部的帳。
同時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撒出密探,需要準備的活動經費絕對不是個小數字。
這麼大筆支出,他自然要過問。
雖然劉守有並沒有告知詳情,但大方向也沒法隱瞞。
而魏廣德雖時常從兵部調閱檔案,可近段時間最大的動作,無疑就是查閱從嘉靖朝起到如今,所有關於雲南的軍報,內閣居然全部都調走了一份。
這裡面不同尋常的味道太重了,負責抄錄的書吏多少都注意到此事的不同。
只是事關軍務,一般人不會在外面亂說。
可兵部侍郎詢問,自然也不會保密。
於是,疑點就出來了。
嘉靖朝雲南以外奏報繁多,都是三宣六慰相互爭吵,互相攻伐的奏報。
各方都是在打輸後就像大明上奏,希望大明能夠出面,制止對方對自己的侵略。
但是在嘉靖朝中後期之後,這樣的奏報明顯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