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來,是何用意?”
魏廣德把六個盒子裡的錢幣都看了遍,不是每枚錢幣都看,只是把幾個盒子裡的雕母都看了一個,有大錢,也有小錢。
畢竟大家都在看,魏廣德也就很隨意的,哪個順手拿哪個。
“是這樣,自太祖皇帝時起,錢幣重量都有微調,比如大中通寶,平錢重一錢,到洪武通寶則是一錢二分。”
朱衡開始侃侃而談道:“而到了嘉靖朝時,嘉靖通寶重量為一錢二分五,前幾年鑄造了一批隆慶通寶,重量為一錢三分。”
朱衡只需要說平錢重量就夠了,因為大錢都是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
朱衡說這個,魏廣德大致猜出他的意思。
為了顯示貴氣,後代皇帝所鑄錢幣往往都是用料越來越多。
樣錢其實好做,可是用料配比直接關係到鑄幣成本,還有錢幣最後的重量也很關鍵,這些都是需要工部事前計算好。
別花功夫鑄幣,結果成本更高,鑄造出來的錢幣越多虧損越厲害,還怎麼大規模鑄造。
魏廣德要推動的新錢法,其實就是要大量鑄幣的,否則不能保證民間流通,還不如不做。
只不過魏廣德比較務實,或者說比較精於計算,他才不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就耗銅料製造精美的錢幣流傳後世。
“如果可以,我建議按照大中通寶的形制,平錢重量為一錢,雖然錢幣可能不稱手,但是含銅提高了,錢幣也更精美。”
魏廣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沒必要做大點的錢幣,小而精似乎更好。
“百姓身上揣十幾個銅錢,重量可就少一錢多。”
魏廣德又說道。
“這樣鑄造出來,和前代錢幣比,可就小一點了。”
朱衡微微皺眉,他沒想到魏廣德的選擇會如此極端,直接選最小的造。
“呵呵。”
魏廣德笑笑接話道:“用料一錢可不代表錢幣就小,只要把中間開孔做大點,錢幣大小應該不影響才是。”
“呃”
朱衡一時無語。
確實,真要這麼做,一錢料也可以做出來和其他用料更多的錢幣一樣大小,只是不能比。
放一塊,很容易發現中間的孔洞大小的差別。
“魏閣老,這耗用銅料多少是計算銅價和民間貨物價格來算的,若是銅料不夠,新錢怕是在民間會被抵制。”
王國光皺眉說道。
“錢幣是朝廷鑄造,有朝廷強制推行。”
說話時,魏廣德又指指盒子裡的錢幣說道:“這東西,總比寶鈔強吧。”
到了後世,哪個國家的貨幣還去考慮物價因素,計算製作成本的,都是國家背書,強推的。
怪不得這些年,大明朝鑄幣不賺錢。
因為大家都想的是把錢幣做的精美無比,主要是含銅量高一點,越高越好,這才方便自己換回家熔鍊了鑄私錢。
這話,魏廣德能猜到,但是卻不好說出來。
他家以前乾沒幹過這事兒,魏廣德還真不知道,沒聽父親說過。
但是鑄私錢的事兒,他是知道的,他家有參與,把衛所的碗口銃熔了。
鑄私錢,或許許多人覺得是不能說的秘密,放在後世就是印製假鈔,不過在大明朝,特別是嘉靖中後期就不是事兒了,因為他們是“奉旨”鑄私錢,朝廷還定了一比十的兌換價格
“要禁絕民間鑄造私錢,就不要在料上下太多成本,否則民間難以禁絕私錢氾濫。”
魏廣德環視屋裡三人,壓低聲音說道:“早聽說民間有兌官錢熔了鑄私錢的,所以官錢的用料必須注意,我覺得官錢的成本,除了扣除料錢和工價外,朝廷至少要賺兩成。
如此,才能不給民間鑄私錢有獲利餘地,同時戶部要嚴格控制各地礦場,特別是雲南銅礦開採。”
此時大明各地雖然有大大小小許多礦場,可銅礦主要產自雲南。
只要從源頭扼制住銅料,再有壓低官錢的含銅量,就可以讓民間鑄私錢變得無利可圖,自然也就沒人繼續幹這個事兒了。
防止民間私錢氾濫,用這招可比殺頭更有效果。
“我看行。”
張居正其實老早就猜出魏廣德用意,他也聽說有人用官錢熔鍊鑄造私錢的事兒。
“這樣的話,出來的錢幣可就用不了多久,表面就會鏽蝕。”
朱衡還是從工部的角度分析這麼做的後果,雖然看起來工部鑄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