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訪友。”
張居正和呂調陽這時候互相對視一眼,心中無奈,可也反應過來,這或許也是為了安兩宮太后和皇帝的心。
人監視起來,不會讓他搞事。
想通此處,兩人這才默契的點點頭,算是認同了魏廣德的主張。
三位閣臣的動作,陳太后自然看在眼裡。
雖然她沒有想到這事兒其實就是馮保搞出來的,她對宮裡的太監還算信任,畢竟是家奴,又是先帝認可的人,於是開口說道:“好,伱就這麼辦,派人監視高府,不準高拱離開新鄭,廠衛繼續嚴加審問,緝拿其他同案之人。”
陳太后的話算是一錘定音,把事兒給定下來了。
於是很快,宮裡的旨意就送到了北鎮撫司,此時的劉守有也早已經召集一隊錦衣緹騎在衙門裡等候。
旨意送來,可是把劉守有嚇得不輕。
高拱畢竟是內閣前任首輔,是他這個錦衣指揮觸碰不到的大人物。
錦衣衛指揮雖然地位不低,可也得看是誰。
若是天子近臣,自然可以橫著走。
可當今天子才十歲,哪裡知道收攏心腹,所以這個時候的錦衣衛就顯得有些尷尬。
實際上,大部分時候,因為錦衣衛指揮使和皇帝隔的遠,需要太監做中間人,所以錦衣衛一直被東廠壓制。
錦衣衛唯一比東廠強的一點就是,東廠是皇帝的私兵,錦衣衛也是,但畢竟是朝廷在冊的人,比東廠辦差更有法律效力。
所以,東廠番子大多是從錦衣衛中抽調,否則辦事都很難,因為沒有官身,光是番子的制服,嚇嚇不懂事的小老百姓還行,可是對上官員可就難做了。
既然得了旨意,劉守有當即叫來緹騎的統領,將旨意交到他手裡。
他也注意到旨意中明確提到的,他們此番可不是直接拿人的,而是監視高拱,這和以前緹騎出任務不同。
再三強調後,錦衣緹騎這才衝出了北鎮撫司,南下新鄭辦差。
錦衣衛的人馬一出動,自然驚動了朝野。
在張居正、魏廣德回到內閣後,訊息就從六科那邊傳了出去。
行刺皇帝的幕後之人疑似前首輔高拱,這麼大的瓜瞬間就驚動了所有官員,人人都不由自主放下手裡的公務,聚在一起議論起來。
“此事透著古怪呀。”
“高公這麼做,他有什麼好處?”
不得不說京官不是那麼好哄騙的,雖然只是一點傳聞,都沒看到王大臣的供詞,但大家都對此表示懷疑。
要放在以前,文武百官對於同一件事情肯定有分歧,但是這一次,文武百官沒有任何的分歧,都一致認定這是馮保有意栽贓。
至於原由,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高拱做下這等滅門之事,對他有什麼好處?
首先,高拱刺殺皇帝對他有什麼好處?難道他能做皇帝嗎?不能。相反,就算他刺殺掉萬曆,將來的皇帝也會將他滅門。
其次,關押王大臣的地點雖然是在錦衣衛,可看守是東廠番子,錦衣衛的人根本就沒機會靠近。
不得不說劉守有機靈,看到聖旨那一刻劉守有其實就已經知道馮保要做什麼。
毫不遲疑,當即讓人把大牢裡的情況透露出去,想要把錦衣衛摘出去,他可不想和馮保在一條船上。
太不穩當了。
錦衣衛當然熟悉如何定罪,栽贓構陷那也是有章法的,若是此事由錦衣衛操辦,就絕對不會如此做。
控制王大臣,拿到供詞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肯定要再找人墊背,還得是和高拱有牽扯的人。
兩份供詞在手才會向宮裡稟報,直接把高拱釘死。
這個蠢材。
劉守有隻能在心裡暗罵馮保這個門外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別說他為什麼不憤怒,錦衣衛靠什麼發家,可不就是製造大案。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