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隊人會和繼續往前走去。
只是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很快就會結束,一場家庭風暴即將發生。
當俺答汗看著年輕而美麗的那顏出,面對她的美麗和活力,俺答汗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迷戀。
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強烈的慾望,他下定決心,要讓這位令人傾倒的女子成為他的王妃。
草原上正在發生的事兒,身處京城的隆慶皇帝等大明一眾高層當然是不知道的。
而且,這些事兒,即便錦衣衛在草原上已經佈置了許多的暗探,在事情沒有發生前也是絲毫不知。
今日的內閣,氣氛很是壓抑,所有閣臣齊聚李春芳值房,一起的還有戶部尚書劉體乾和工部尚書朱衡,顯然又是一場為了錢財舉行的臨時會議。
“河工需要的糧食,可以從各地州縣府庫中調撥,可材料還有工價銀,工部是真拿不出來了。
繼續拖下去,耽誤了工期,一旦進入雨季,後果不堪設想。”
朱衡大聲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隨後就氣鼓鼓坐了下來。
“我知道合工的重要,可還是那話,戶部沒銀子,要只能向附近府縣攤派,就近徵收。”
劉體乾也是寸步不讓,年初工部修清水塘等地的堤壩,戶部已經撥了銀子,現在潘季馴又說要修幾處水壩,戶部是不敢答應支出了,否則今年邊鎮的軍餉和京官的俸祿就要受影響了。
“劉尚書,你也知道河工事關漕運,可耽誤不得。”
魏廣德這時候開口,幫腔朱衡,希望能從戶部摳點銀子出來。
“魏閣老,戶部真沒銀子了,年初撥款的後果,就是戶部暫時把陵寢的支款停了,現在就靠一點工價銀在緩慢建造.”
“陵寢事不急,陛下春秋鼎盛,只要維持工程就好。”
在劉體乾開口訴苦的時候,高拱插話進來道。
皇帝登基伊始就要開始建造帝王陵寢,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規矩。
不過帝王陵寢規模浩大,一般一建就是十數年時間,但是就目前隆慶皇帝的情況來說,年不過三十多歲,至少還有十餘年可活,自然帝王陵寢的建造並不急迫。
“那些,其實都是小頭,主要還是九邊的軍餉,一出就是數十萬兩,還有如保定、昌平等地,也是幾萬幾萬的出。”
張居正這時候開口說道。
“陵寢就算停下來,也擠不出多少銀子了。”
殷士譫也接話道,“要不叫兵部來一趟,看能不能延後一些時日?”
“軍餉可是事關重大,已經定好的款項,最好別動。”
魏廣德急忙說道。
“河南救災的銀子應該還有一些吧,要不先墊上,還有山東那邊,應該也沒用完,轉調河南去?”
殷士譫這時候提議道,“治水和賑濟災民其實都是救災,也不算挪用吧。”
“我看行,讓河南和山東把賑災的銀子全部轉運河道衙門,從臨清糧庫撥漕糧衝抵這部分銀子。
百姓受災,要的也就是糧食,那些重建的工程,讓地方上用糧食衝抵材料和工費。”
魏廣德忽然說道。
“用漕糧,這不行。”
劉體乾立即說道。
“暫時用漕糧墊上,這部分缺額最後還是從江南調運即可。
糧食放著也是放著,現在暫時當銀子使,把河工進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工部堤壩需要採購大量材料,沒銀子可不行,而那些商人又不要糧食。”
魏廣德急忙說道。
大明朝廷一直為沒有銀子頭疼,主要還是因為九邊成了耗銀大戶,軍屯荒廢,每年的軍餉和糧秣都需要京城撥付,成為朝廷沉重的負擔。
倒是糧食,各地府庫陳糧不少,特別是江南地區,北方地區因為有宗室祿米的開支,所以也沒多少結餘。
“戶部回去查查,調南方糧食北上,先把銀子支應出來給河道那邊,劉尚書,你看怎麼樣?”
這時候,首輔大人李春芳發話了,他也覺得現在情況下除此外還真找不到銀子可以支應。
聽到李春芳也是這個意思,劉體乾雖然覺得不妥,可也不好繼續堅持,只好說道:"好吧,我回去查查,大方略就這麼定下來就是了。
只是諸公,如此耗費民財,這河道之事,我之前也聽衙門裡說起過,就黃河現在的情況,其實是很難疏浚的,還不如另覓他法。"
黃河最近幾年發生兩次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