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才說道。
他對陸樹聲還是有一點信心的,否則當初也不會答應召回這個人。
當然,是否私底下有聯絡,魏廣德也說不準,還是等人到了京城,聽其言觀其行才能知道。
“戶部那位也要動?”
忽然,朱衡又發問道。
“張尚書不想幹了,想在年前致仕。”
魏廣德低聲答道。
此事內閣是有討論,不過結果也不是很樂觀。
這次戶部尚書的人選,明顯是楊博轉託張居正舉薦的。
不過魏廣德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到合適的人,推出來和他打擂臺。
“有人選了嗎?”
顯然,戶部尚書人選,才是朱衡最感興趣的話題。
“張居正舉薦南京刑部尚書王國光接手戶部,他從戶部侍郎賺錢南京刑部任尚書,其實就是楊博安排的後手,為提拔他繞的一趟路。
現在張守直不想幹了,調回王國光也就是應有之義。”
魏廣德把訊息也透露給朱衡,畢竟現在朝中在譚綸沒有到任兵部前,朱衡就是魏廣德最大的助力。
“禮部那邊,王希烈一點辦法都沒有?”
朱衡忽然又說道。
“他找伱來問的?”
魏廣德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朱衡默然,但實際上已經承認了。
“士南兄,禮部尚書之位,我是可以幫他爭取的,不過就我和他之間的關係,你認為我就算為他出頭,將來又會如何?
不是我不幫忙,而是他做人不地道,讓我不想幫忙。
都是同鄉,在京城本該是精誠團結,可是你看看他王希烈又做了些什麼。”
實際上,自從發生胡應嘉等人的事兒後,魏廣德不僅對潛在的政敵進行關注,也對身邊人多有探查。
想想也是,以為可以成為自己助力的同年裡冒出幾個反骨來,魏廣德能不當心嗎?
自此之後,魏廣德就透過管家張吉和書吏蘆布兩條線監視周圍的人。
張吉那邊自然是他最信任的,可用之人也是江西和北京城都有,人員相對比較複雜。
而蘆布這邊,則因為是地頭蛇,所以人員更加複雜,可謂三教九流都有,而且他本身身份也極為敏感。
好吧,也算是相輔相成。
王希烈對他不滿,主要也是源自他提拔速度飛快引得自認為是老前輩的王希烈感到嫉妒。
就是嫉妒。
這樣的老鄉,不要也罷。
所以魏廣德自從發現後,就再未對他的仕途有半點提拔,讓他自生自滅,沒有趕盡殺絕已經算是看在老鄉情面上了。
隨後幾日,大明朝堂的變化如期而至。
禮部尚書呂調陽入閣,在收到旨意後呂調陽上疏請辭,不允,隨後入閣成為輔臣。
譚綸到京後覲見了小皇帝,很快也接到執掌兵部的旨意,同時發出的還有兵部尚書楊博改掌吏部的旨意。
陸樹聲到京後也是如此,覲見小皇帝后,雖然馮保進行了阻攔,但是旨意最終還是發出,這讓馮保對魏廣德和張居正都心生不滿。
魏廣德在府邸裡狠狠灌了馮保一頓酒後,兩人的關係才稍微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楊博正式接掌吏部,到任後第一份奏疏自然就是請求京察,汰撤不職官員,去高拱時代的京察大幕由此拉開。
隨著大學士張居正、魏廣德、呂調陽自陳不職,言易一榱不若得一棟,評眾臣不若簡柄,乞賜罷免的奏陳遞上,皇帝不允後,百官接二連三也上此類奏陳。
禮部尚書陸樹聲、左侍郎王希烈、右侍郎諸大綬各自陳,俱詔,照舊供職
此次京察歷時一月,本就是有針對性的,所以結束的也很快,大批官員由此被罷黜。
對朝廷高層來說,京察引起的變動微不可察,畢竟高拱的門生故舊大多入仕不久,官職低微。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