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皇帝要的是助興的藥,也沒了興趣,拱手就要告辭。
皇宮裡,皇帝使用這類藥劑司空見慣,所以他也不感到奇怪。
“也不知是採買的藥材藥效不好還是怎滴,陛下最近都說那藥用了不盡興,這不今日開始要太醫院進雙倍的量,這不又招了兩位才人過去伺候,要我去太醫院催藥,我就先走一步了。”
說著,孟衝頭也不回往太醫院方向走去,馮保還是衝著孟衝的背影拱拱手。
皇宮裡採買的藥材藥效不好?
馮保心裡尋思著,不過此時孟衝已經走遠,他似乎感覺到什麼,不過來不及多想,他就向著太子離開的方向追去。
宮裡發生的事兒,做為大明首輔的高拱當然不知道,否則他或許會意識到不好,會放棄之前百般遷就隆慶皇帝的方式,極力勸阻皇帝大劑量服用藥劑。
是藥三分毒,象隆慶皇帝這樣每日嗑藥,還都嗑的是這類藥劑,哪裡可能不傷身體。
或許,在此時給隆慶皇帝找固本培元的藥劑還能救他一命,可惜高拱並不知道這些事兒。
至少隆慶皇帝在外人看來還是龍精虎猛的樣子,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嗑藥過量。
而現在只知道玩樂的太子朱翊鈞更意識不到什麼,他只知道過年時候父皇告訴他的話,他已經年滿十歲,馬上就要出閣讀書了。
出閣讀書,好可怕。
以後能管他的人,除了父皇,還要老師。
以後天不亮就要起來看書習字,每天不僅要聽老師講課,還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太子朱翊鈞雖然沒有出閣讀書,可馮保是內書堂出來的,自然知道祖制裡關於太子讀書的規矩。
在知道自己要開始讀書以後,朱翊鈞就問過馮保這出閣讀書是怎麼個情況,於是太子就被讀書給嚇到了。
可是他也清楚,這是父皇的命令,他這個兒臣也是不能反對的,所以他只能抓緊最後的時間玩樂。
以後讀書了,玩耍的時間可就沒了。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一生馳騁沙場、南征北戰,歷經千辛萬苦才打下萬里江山。
他深知“創業”艱辛,而“守業”更難,所以非常注重皇子們的教育,於是結合前朝經驗,創造了一套獨特的教子之道。
畢竟太子乃“國之大本”,未來會“繼聖體而承天位”。
因此,其教育是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為太子選師也格外慎重。
正所謂言傳身教,只有老師德高望重,太子才能耳濡目染,習得其優良品性。
唯有對正統儒家教育有深刻研究的老儒生,才有資格入選。
同時,他們不僅負責教導太子才幹知識,還要培養其治國理政之才。
於是經過數代的發展,內閣閣臣就成為太子老師的首選,因為他們出身自翰林,又在內閣輔政,有治理國家的經驗。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規定太子在滿一定年歲後,需要脫離后妃和宦官們的撫養教育,他在洪武二年先設立詹事院,隨後增加了左春坊、右春坊和司經局。
彼時,四個機構共同輔導太子,後同歸詹事府。
不過,明朝教育太子的制度,還是在明英宗時期才確立下來,既是“其每日講讀儀,早朝退後,皇太子出閣升座,不用侍衛等官,惟侍班侍讀講官如,行叩頭禮”。
那個時候,太子上午的時間被安排學習四書五經和史籍經典,下午需要去練習騎射。
實際上這套制度最先被用在明英宗身上,這套制度雖然聖旨釋出,但卻是時任內閣閣臣商議後確定的。
誰叫那時候英宗皇帝才十歲,根本就沒反對的權利。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