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翻案?難(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準備,又開始謀劃,不僅是大肆提拔張居正,也把目光看向了他的這個老鄉,朝廷升陸樹聲為吏部右侍郎,但他再次稱病不上任。

也不知是真的不願意離鄉背井還是四九城的水養不活他,反正陸樹聲就是不願來北京做官了。

隆慶元年初,朝廷再次起用陸樹聲為吏部右侍郎,他於三月上疏推辭,未獲允准,隆慶皇帝還令其參與《明世宗實錄》的編修,擔任副總裁,但陸樹聲仍稱病求退,最終在同年四月獲准回籍調理。

隆慶二年三月,陸樹聲仍被起用為吏部右侍郎,但他再度稱病,自陳不能赴任,並請求休致,未獲允准。

到了次年四月,在其一再請求下,隆慶皇帝只得批准其回籍調治,其實這一年的時間裡,陸樹聲壓根就沒有來北京城,一直都待在老家不動彈。

隆慶皇帝的旨意,其實更多還是在給自己找補面子。

一個臣子都召不回來,像什麼?

不過也因為陸樹聲這樣的性格,讓隆慶皇帝對他大感興趣。

畢竟參加科舉的人,誰會不受高官厚祿的誘惑,能像陸樹聲這樣淡泊名利的實在太少,相對也就是一個可以託付的人。

至少,啟用這樣的人在朝廷的重要崗位上,你不用擔心他起不軌之心,要謀朝篡位。

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隆慶皇帝再次下詔命陸樹聲以原職掌詹事府事,負責教習庶吉士,只是他仍然使用“稱疾,不能赴官”。

到此,隆慶皇帝才徹底無奈,只得賜告。

賜告,是指皇帝優賜其假,準其帶印綬僚屬歸家治病,其實也是隆慶皇帝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就這樣一個人,或許他會因為徐階的關係偏向張居正,但絕對不會完全倒向張居正,否則也不會一直不來京城。

要知道,他翰林出身,再加上吏部侍郎官職的誘惑,他其實已經具備入閣的資格。

而且,他嘉靖二十年進士的身份,可以說比現在朝中絕大部分官員的資格都老。

可以說,張居正是算準了魏廣德不會反對才會舉薦這個人,不過魏廣德聽在耳朵裡,心裡的猶豫更多還是這位老兄會不會赴任的問題。

“首輔大人.”

魏廣德剛開口,張居正就擺手道:“伱我都熟人,以後不要再這麼叫,還是按照原來的叫法,我叫你善貸,你就叫我叔大,可好?”

魏廣德點點頭,笑笑,這才繼續說道:“叔大兄,這位陸前輩自然是接掌禮部的好人選,可是,你能讓他出仕嗎?

據我所知,這位可是多次拒絕先帝的招攬。”

那會兒魏廣德還在朝,雖然沒見過陸樹聲,但讓皇帝反覆下旨要給官職還推三阻四的,真不多見。

說起來很搞笑,自嘉靖朝起,陸樹聲屢次推辭朝廷的委任,朝廷內外都認為他的風節很高,其名聲愈高,每遇上重要的職位,必定首先舉薦陸樹聲,唯恐他不到任。

此時張居正成為首輔,在選擇禮部尚書這個位置的人選時,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也希望藉助他的名望,得到朝廷上下的支援。

畢竟,驅逐高拱那事兒,雖然是陳皇后和李貴妃,還有小皇帝的旨意,但是朝野上下私底下議論時,還是從獲利的角度,認為他張居正多少都參與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目的自然是奔著首輔之位來的。

倒是魏廣德的名聲無損,畢竟他情況特殊,京城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他應該還在船上。

就大明現在的通訊條件,他們可不會認為這事兒裡面有魏廣德參與的身影。

聽到魏廣德這麼說,張居正就知道魏廣德其實也接受這個人選,當即就說道:"簡單,你我二人都給陸前輩去信,請他出山執掌禮部。"

這就是表現一個姿態,做給外面人看的。

魏廣德稍微猶豫就點點頭,張居正要刷名聲,他魏廣德也想刷,而陸樹聲就是刷名聲的好目標。

至於能力,畢竟人已經離開朝堂多年,這點魏廣德倒也不擔心。

禮部的事兒,他魏廣德做侍郎的時候就已經理清楚了,其實真沒多少難度,清閒的很。

要讓,怎麼說六部裡也只有禮部尚書算是清流的一份子,其他五部都不能是。

“另外還有一事,還請善貸能夠通融一二。”

張居正把正事兒說完,有些猶豫的開口說道。

看到張居正的樣子,魏廣德心中奇怪,不免開口問道:“叔大兄還有何難事?不妨說說,若非大是大非自然不會阻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