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沒了(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

陳皇后話說到這裡,稍微猶豫後才繼續說道:“朝中反對的聲音很大。

先帝曾就其中一些奏疏徵求過其他老臣的意見,大多都因為祖制不得不放棄,但是這些困擾已經是大明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先帝曾想讓高拱嘗試對其中一些進行改革,所以在很多問題上都選擇遷就高拱,就是要為他營造出一種氣勢,讓外臣不敢輕言反對。

但是天不遂人願,先帝身體不行了,所以這個想法也就沒法實施了。

但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先帝希望伱能夠在條件允許的前體下,嘗試推動其中一些。”

說到這裡,陳皇后又指著那些魏廣德曾上給隆慶皇帝的奏疏道:"這些奏疏暫且先放在我這裡,稍後我會一本本交給陛下閱讀,對其中一些不懂的,到時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當初在裕袛的時候,先帝就曾定下,皇兒以後的教育全託付魏先生和張先生教導。

如今這朝堂被我們孤兒寡母搞成這樣,還請魏先生幫忙收拾。"

聞言,魏廣德衝陳皇后一揖,情緒略顯激動的說道:“娘娘言重了,這本就是臣等該分擔的責任。”

魏廣德從慈慶宮出來的時候,心中就在分析現在內閣的局勢。

隆慶皇帝在世時,諮詢那些奏疏會找誰?

八成就是內閣成員,包括高拱、陳以勤、李春芳等人。

高拱這個人,怕是這些奏疏最有力的反對者。

魏廣德和高拱同僚這麼多年,是瞭解他為人的,他一心想要把大明打造成明初的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場景。

魏廣德的改革,顯然很多是對明初國策的改動,放到文官的眼裡那就是改動祖制,而且這些東西大多對文官集團來說並沒有帶來什麼利益。

是的,沒有文官集團的利益,雖然他們不至於就要舉雙手雙腳反對,但也不會用心支援。

至於李春芳和徐階,還是算了,人都已經致仕,不在朝廷,就算他們反對也沒用了,他們已經是過去式。

張居正。

這個名字一下子出現在魏廣德心頭。

如果說現在能阻礙魏廣德推動改革的人,怕也只有這個號稱大明第一改革家了。

回內閣的路上,魏廣德就緩慢踱步,一邊思考腦袋裡不多的記憶。

張居正是為大明做了許多事兒的,充盈了大明乾涸的國庫,那具體有哪些?

記得當初和張居正閒聊的時候,貌似張居正和高拱對一條鞭法都是推崇的。

嚴格說來,一條鞭法其實是簡化大明朝複雜的賦稅,把許多稅混在一起徵收,老百姓也覺得方便,朝廷也沒有吃虧。

對於地方官府,實際上也是減輕了工作,所以地方上大多支援此法。

但是靠這個就像充盈國庫,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稅收就那麼多,除非張居正找到增量,否則大明朝國庫充盈不了。

清查田畝?

一個念頭出現在魏廣德腦海裡,這個是張居正提出的,他這個提議其實風險很大,因為會得罪許多人。

他自己貌似也知道好歹,這話也就是當初還在裕袛的時候和魏廣德、高拱他們聊過,進入朝堂後就隻字不提,顯然他也不傻,知道一旦提出就是自絕於權貴集團。

但是,魏廣德想不到張居正弄錢的地方,貌似除了田地,張居正就再沒其他可以出手的地兒了。

對了,以前不敢提,那是因為上面有徐階、李春芳和高拱壓著,他提出來,人家順水推舟採納,但是黑鍋卻是讓他來背。

不採納,他得罪權貴,而這些人則得到權貴的好感。

這不就是自己把刀柄遞到對手手裡嗎?

張居正當然不會那麼蠢。

但是張居正改革那會兒,貌似他已經是權侵天下,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為過。

不知不覺,魏廣德已經走到了文華殿外,才猛然間驚醒。

“應該去宏孝殿祭拜先帝了。”

魏廣德心裡想到,他也是這麼做的。

於是轉身就往回走,只是不是慈慶宮方向,而是向奉先殿那邊走去。

明朝紫禁城中軸線上,前面是三大殿,後面是乾清宮,做為皇帝居所。

再往後,就是坤寧宮,這裡則一直是皇后的起居之地。

乾清宮和坤寧宮的東面,就是所謂的東六宮。

東六宮前面建有神霄殿、宏孝殿和奉先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