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算最後不被採納,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魏廣德提出的很多想法,其實並不被高拱接受,但細細思考下來,又會發現很有見地,最起碼是有可取之處的。
就比如魏廣德在大明推行一條鞭法之外,就提到“攤丁入畝”的想法,這就很超出高拱的預料,因為他從沒有考慮過窮人所要承擔的丁稅也是一筆承重的負擔,而這筆銀子其實是可以轉移到田畝中去的。
有產者繳稅,無產者不繳稅,真正思考下來你就會覺得很對。
田地是產生財富的根源,都窮的沒有田地了,只能靠賣力氣掙錢,又如何能承擔賦稅。
該怎麼做,到酒席散場三個人也沒有商量出個頭緒。
查與不查,是在很難選擇,就算用出“拖”字訣,其實也沒髮長久拖下去,畢竟海瑞都簽發海捕文書,你的人去了應天府,是收回還是不收回。
第二日,吏部奏疏就遞送入宮,內閣當然是攔不下這道奏疏的,還要儘快送入宮中請皇帝御覽,做出決定。
而在這道奏疏最後,高拱也很貼心的給海瑞安排了兩個去處,一是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就是南京糧儲。
去南京刑部,就意味著海瑞雖然調離了應天府,可依舊可以用刑部的權利密切關注此案的進展,這或許也是高拱最想要的結果,所以被他放到第一位上。
而南京糧儲御史,自然就不再過問此案,只需要核查南京各大倉庫就好了,核對數量對不對。
魏廣德從中也是聞到了深深的惡意。
南京的倉儲有沒有問題,魏廣德真不清楚,可就當下大明官員的德性,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些。
“海青天”負責這個職位,怕是會讓許多南京城裡的達官顯貴罵娘,說不好就要組團找南京的第一世家魏國公府出頭,讓他們想辦法把人攆走才是。
魏廣德看到這份奏疏,立時就覺得腦子裡嗡嗡的,心裡直罵高拱不當人,拐彎抹角想要吭他。
魏國公府真要對海瑞,還不是找自己幫忙。
試想連致仕的徐階都不想硬懟“海青天”,他魏廣德就能下得去手?
這不是要汙他“清名”嗎?
對這樣四平八穩的奏疏,魏廣德也沒辦法寫出什麼驚世駭俗的票擬,只能提請聖裁。
應該說,一開始魏廣德還沒意識到海瑞轉調“南京糧儲”的危害這麼大,都是剛剛才想到的,可也不得不驚出一身冷汗。
由高拱主導的吏部部議,在內閣自然是暢通無阻,很快就被直送御前,隨即高拱就被召到乾清宮。
“高拱去了乾清宮知道了,下去吧,你關注下,高閣老回來的時候記得通報我一聲。”
魏廣德此時是有心無力,只能對蘆布吩咐一聲。
這個時候隆慶皇帝召見高拱,用屁股想也知道是怎麼回事,肯定是問江南官員調整的事兒。
現在魏廣德最怕的就是高拱直接在隆慶皇帝面前舉薦海瑞的接替者,雖然按說這個人選應該是皇帝發還內閣,讓內閣閣議人選才是。
畢竟那是應天府,天下錢糧重點。
政治上,天下第一府當然是順天府,可是要說到經濟,那還得是應天。
或許,皇帝不會那麼昏聵,不會把這麼重要的事兒直接丟給高拱去安排。
這個時候,坐在值房裡的魏廣德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從隆慶皇帝近段時間處理朝政的情況看,貌似還沒那麼糊塗。
只不過,此時在乾清宮裡的隆慶皇帝在和高拱商量半天后,終於還是提筆在這道奏疏上批紅,“調巡撫應天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海瑞以原官總督南京糧儲,升巡撫保定右僉都御史朱大器為右副都御史代之。”(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