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班子,我可是讓人請過來了。”
王崇古對方逢時笑道。
“好,正有此意。”
方逢時起身笑道。
這段日子,他們對降明的把漢那吉的關照那是無微不至,不僅安排上好的院子,吃喝玩樂更是整得齊全。
為此,他們也沒少找自家裡不成器的子弟打聽大同府好聽好玩的,只為款待把漢那吉。
如果你以為這是巴結這個俺答汗孫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畢竟這裡是大明,不是大草原,做為封疆大吏,哪裡需要討好巴結誰。
讓把漢那吉享盡大明玩樂之法,對於調教他用處是很大的。
古話“玩物喪志”也是有道理的,只要把把漢那吉往這方面引誘,就算以後他回到草原,成就大事兒,靠其自身的能力也不能如何,至少是達不到其祖上現在的榮耀。
而他們現在所做的,不過就是浪費些金銀而已。
可以說,這段時間,王崇古和方逢時在把漢那吉身上耗費的精力是真的巨大,而目的就是儘可能削弱未來北方的威脅。
甚至,不說後續,就算和俺答汗能夠談好,達成協議,有把漢那吉在北方,想著在大同的好日子,也會監督其祖不再反叛,還能通風報信,算是在俺答汗身邊紮下一顆釘子。
次日一早,魏廣德坐著大轎到了皇宮外,下轎往裡走。
大同奏疏的內容,不可避免的傳開了,成為昨晚京官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要怪魏廣德不知道向朝廷提出保密的問題,在大明朝設計的制度裡,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需要保密的。
所謂君子事無不可對人言,如果需要保密,朝臣自然知道另闢蹊徑上報。
大明朝雖然有“密奏”或者稱之為“秘疏”,但這東西其實和正常的奏疏流程沒太大區別,早就已經失去了該有的保密。
造成這一切變化的,自然還是因為明英宗登基那時,朝廷的決策權落到內閣手中而生出的變動。
明朝的密奏,如果是閣臣所做,自然可以直接送到御前,一般臣子的密疏則會交由通政司轉呈。在明憲宗以前,通政司假使接手了大臣們上奏的密疏之後就會直接將此封密疏的情況登記在案,然後傳入內廷直接送呈皇帝面前。
在明憲宗以後,密疏也開始和普通奏疏一樣,需要由通政司抄錄副本,副本抄錄好以後再將密疏重新封好轉呈至文書房。
京官的密疏則會投入會極門,會極門也會把密疏情況登記在案再轉呈至內廷文書房。
有了抄錄再轉呈這些程式,秘疏的內容自然不可避免就會洩露。
也就是到了清雍正時期發展的“密摺”制度,才從根本上杜絕了洩密的問題,因為裝密摺的盒子,一般人還真不好神不知鬼不覺的弄開。
大同的奏疏,走的是正規程式,接觸的人多了,當然也談不上保密,因為大臣的奏疏根本就不能實現保密。
而明朝大臣若是寫所謂密奏,大多也就是為了走特殊通道,可以加快時間送到皇帝面前罷了。
不過,若是普通事兒也搞成密奏,可也是要受處罰的。
議論就議論,魏廣德自然也沒上心,反正內閣現在對待此事的態度一致,
不過今日魏廣德進到內閣值房後,聽說的第一件事兒就讓他大大的驚訝了一把,清流的領袖之一,在南京為官的海瑞居然上了辭官奏疏,人家不幹了。
“海瑞因何辭官?”
魏廣德有些好奇,自然就要向蘆布問清楚,幫他打聽這些事可是蘆布的工作。(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