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朝廷紛亂(3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身事外,堅決不透露一點想法。

在這樣的環境下,整個勳貴集團就分裂成了定國公和英國公兩派人馬相互攻訐,互相指責。

定國公一系指責英國公那邊的人是損公肥私,為了一己私慾要維持戰爭態勢,目的就是為了朝廷每年上百萬兩銀子的軍餉。

而英國公一系則指責定國公這邊的勳貴數典忘祖,忘記和蒙古人的世仇。

不僅是指責那些勳貴,在他們口中,宣大總督王崇古已經是天底下最大的漢奸,讀書人中的敗類,甚至為此連累外甥張四維。

這些天,吏部侍郎張四維府外,不時就有勳貴家的公子老爺惹是生非,把張府攪得雞犬不寧。

而朝廷裡,反彈最為激烈的還是六科,都察院的葛守禮也是持他們類似的觀點,所以對都察院的御史也是不加約束,讓他們大肆串連。

雖然廷議的時候,御史可以在場,也可以發言,但畢竟沒有投票權,品級不夠,但是也卻把反對的聲勢給製造出來了。

一些本來搖擺不定的官員,經過內閣幾位閣臣的勸說原本想點頭答應的,看到這個陣仗也不敢表態了。

之前的反對派,因為缺乏高官支援,所以大多還能保持緘默,只是暗中讓科道言官出來攪局,可是隨著郭乾從南京抵達北京,正式接手兵部,有郭乾帶頭,其他的官員也按耐不住,紛紛表達自己反對議和的心思。

有了郭乾帶頭反對和議,戶部尚書張守直也緊跟其後表達了反對的態度,至於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已經不需要再表態了,看看他管理下的都察院就知道什麼個意思。

不過最讓魏廣德頭痛的還是他以為能夠說服的工部尚書朱衡,這老小子在此事上如同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堅決不肯答應魏廣德的遊說。

雖然朱衡並不是完全反對王崇古的建議,他只接受用把漢那吉交換趙全等白蓮教匪首和被擄掠的漢人,也可以接受俺答汗封貢,但是對互市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好吧,光是這一條,其實就足夠判王崇古的建議死刑了。

俺答汗可沒有伏低做小的心態,若是行得通,人家早跪在嘉靖皇帝面前了。

和議的利弊魏廣德都有和他分說,可朱衡就和張守直一樣,堅決不肯答應與蒙古人和談。

這幾天,內閣幾人天天都鑽到李春芳值房裡商議事態發展,計算著手裡的票數,哪怕被人知道內閣在拉幫結派都已經顧不得了。

“數典忘祖這一條,就能讓許多人不敢選擇支援我們了。”

高拱分析道,可是這會兒他也沒什麼辦法。

大明從立國到現在,還真就沒有和蒙古人議和過,即便當初迎回英宗皇帝,明朝其實都沒有答應了瓦剌任何條件,完全是靠著時任禮部左侍郎楊善一張嘴,說服了也先。

好吧,那時候的景泰帝朱祁鈺其實壓根兒就不想哥哥朱祁鎮歸國。

在派出楊善去草原議和時,對迎回英宗是隻字不提,這也是楊善在接回朱祁鎮,進入長城時遭遇詰難的主要原因。

至於英宗透過奪門之變重新掌權後給蒙古人的一些優待,其實也算不得是大明和瓦剌的議和,而純粹是皇帝朱祁鎮和伯顏帖木兒之間的私人關係。

流落草原的那些年,伯顏帖木兒做為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兄弟,善待朱祁鎮,所以兩人關係處的非常好,據說在朱祁鎮離開草原歸國時兩人還依依惜別,難捨難分。

對付科道,高拱這樣的強人都覺得犯難。

已經弄走幾個跳的歡的,結果其他人又冒出來。

總不能把科道都換掉吧,那吃相也太難看了。

倒不是他沒辦法對付這些人,主要還是因為時機。

報復他們只能徐徐圖之,現在幾個人鑽到一塊就考慮的是可以拉攏哪些人,用什麼辦法說服他們。(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