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將官小聲把他在月港聽來的訊息告訴了鄧子龍,讓鄧子龍知道了大明商人跑呂宋去的目的。
“對了,我還聽說他們呂宋那邊有種作物,是長在地底下的,產量很大,就是從東邊大陸出產的東西。
傳說這東西很神奇,不僅可以在田間地頭種植,還可以在山頭種植,抗旱耐寒,葉莖可以煮來吃,挖出來的果實也很飽腹,據說味道不錯。
那些商人誰沒有幾畝田地,都想弄回種子來自己栽種,畢竟咱這裡沒有,應該可以賣出好價錢。
可惜聽說夷人禁止把這東西賣給大明,每次他們從馬尼拉返航,夷人都會對貨物進行檢查。”
那將官又把自己聽說的趣事當做趣聞告訴鄧子龍,在他看來,不過就是一種植物而已,有多大的事兒,還要保密,嚴格封鎖出口的。
以大明的出產,誰會這種東西感興趣,不過就是圖個新鮮而已。
“作物?抗旱耐寒?”
若是陳璘或者俞大猷聽到這樣的訊息,或許不過是一笑而過,只會在心裡嘲笑夷人敝帚自珍。
不過在京城呆過的鄧子龍不同,他知道魏廣德這個次輔,手裡還管著一個衙門,那就是勸農司,好像就是在天下尋找抗旱耐寒的作物。
御米,他在京城的時候也吃過,味道雖一般,但他知道這東西是舶來品,以前是當花卉養在皇宮裡的。
不過現在勸農司已經把這種作物在大明各省試種,福建這邊也有一些,都是種在山上。
因為福建這裡山地太多,確實田地,所以糧食還是很緊張的。
現在聽說夷人有這種作物,還禁止大明獲得,鄧子龍心裡就有了變化。
顯然,夷人居心不良,對大明是有企圖的。
“聽著,這個事兒你記下,如果可以,我們要帶回這種植物種子。”
鄧子龍下令道。
“將軍,你也想嚐嚐鮮?我聽說那東西烤來吃又甜又香,雖然沒吃過,但聽他們說起就流口水,呵呵”
那將官也是湊趣道。
“嗯,想嚐嚐味道。”
鄧子龍沒把真是目的說出來,只是隨口敷衍道。
其實,到過馬尼拉的大明商人都知道這東西,也都吃過,都覺得味道不錯。
可惜,他們也曾想把這種植物帶回大明種植而又不能。
因為西班牙人不願意在東亞地區擴散產自美洲的作物。
而且,紅薯這樣普通的食物,在馬尼拉賣給來交易的大明商人,價格還不低。
賣的,當然是做熟後的紅薯,他們禁止將生紅薯和紅薯莖葉賣給商人帶走,因為這些東西悉心栽培下是有可能成活的,到時候紅薯就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玩意兒了。
至於商人們,他們想的自然不是紅薯對於大明,或者說千千萬萬漢人的意義,只是因為新奇,覺得種出來應該可以賺錢。
還是那話,物以稀為貴。
魏廣德這會兒只心心念念著為大明"開疆拓土",反倒是把鑄造“康乾盛世”的最大功臣——紅薯給忘記了。
幾個時辰後,鄧子龍率領的船隊終於是趕在商船前面攔下了他們。
毫無疑問,他們船隊的規模讓對方緊張的要命,以為是碰到海盜了,在船隻靠近的時候,對方甲板上已經站了不少人,手裡都拿著傢伙事兒,其中不乏明廷嚴禁私人擁有的火器。
是的,雖然這種小規模海戰,特別是近戰,弓弩效果更好。
可是弓弦一類材料,卻不便儲存,所以海上交戰更多的還是選擇火器。
當一左一右兩條炮船開啟炮窗,露出裡面炮管的時候,對方一些抵抗的心思都化作烏有。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