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只能佯裝不知罷了。
水至清則無魚,只能說老祖宗的話,多少還是有道理的。
這下,兩人得了鄧子龍的承諾,終於是紛紛點頭。
水師營將官的話,經過幾次剿匪已經得到了將士們的認可。
還要答應給獎賞,打完仗以後那就肯定有。
做斥候,雖然不是直接給賞銀,但若是自己能做到總旗,每月的軍餉多少也會增加一些,這可是細水長流的事,不可細算。
若是和長官關係處好了,運作的好,說不定這個總旗就成為家傳的職位。
是的,百戶、總旗這樣的低階武官,很大程度上是看衛所千戶的態度。
當然,對於有世襲武職的,那就是另一回事兒。
不過大明的低階武官,只有很少的官職有世襲,大多數官職的權利,還是在衛所長官們手中,由他們去運作的。
應該說,當初制定制度的那些人,也是懂軍的,知道得給指。
於是,兩人很快就挑選了熟悉計程車卒,帶上武器跟著他們出營,開始搜尋附近的情況。
京城,慈慶宮裡。
偌大的大殿裡,只有魏廣德一個人孤零零站在其中,而上首,則端坐著兩宮皇太后,側面站著小皇帝朱翊鈞。
魏廣德此時微微低著頭,躬身說話道:“太后,臣依舊堅持應派大軍進駐呂宋。
太后或許不知,其實在永樂三年時,成祖太宗皇帝就曾經加封許柴佬為呂宋總督,統攬呂宋國軍、政、財、文大權。
按說,此時呂宋就應該算我大明的一個行省了。
只是之後,正統元年,英宗皇帝年幼,擔心下西洋耗費國庫,所以暫時停罷。
而在國政穩定後,也曾數次想要重啟下西洋的行動,但皆因財政和百官反對而告終,這才拖到天順三年下旨停罷一切造作。
至此,永樂朝擁有的包括舊港、呂宋皆失。”
魏廣德算是比較客氣了,其實當時英宗皇帝朱祁鎮在剛登基那會兒懂什麼,不過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被當時的內閣三楊給忽悠了,才停了下西洋。
等後面懂事兒了,知道丟了祖宗基業,所以就想重啟,但是百官反對太厲害,他也有了被俘的黑歷史,終於還是拗不過群臣的反對。
至於百官為什麼反對,自然是因為下西洋的成果就是帶回來大量的香料等東西,而這些東西在財政困窘的大門,常常被用來當做俸祿發黨。
一次兩次,百官還感念陛下皇恩浩蕩,可發的多了就變成了負擔。
還得想辦法把這些東西換成糧食,實在麻煩的很,自然就要選擇反對了。
別以為英宗皇帝重啟下西洋是假的,不說其他,就是已經被納入大明版圖的舊港的丟失,就是不得了的大罪。
若不是當初瓦剌在北邊鬧騰的厲害,要是晚上兩年,大明的船隊就已經再下西洋了。
“呂宋總督?”
陳太后愣了愣,好一會兒才問道。
“是,宮裡應該是能找到旨意存檔的,此事臣不敢胡說。”
魏廣德為了讓大明,或者是中國重新獲得舊港和呂宋,也是煞費苦心,找到幾乎全部資料,終於用許柴佬這個呂宋總督的案例,說服了包括頑固不化的葛守禮的嘴,讓他點頭。
明朝對祖宗基業看的很重,舊港和呂宋,又恰好撓到他們的癢處。
安南,當初是朝廷下旨放棄的,自然不算。
可不管是舊港還是呂宋,可都沒有這樣的旨意。
至此,朝中高官們,即便不支援魏廣德,也只能是預設,而不再反對。
事情,也終於捅到慈慶宮裡。
這次,就是兩宮太后看過內閣奏疏後,專門找魏廣德瞭解情況。
畢竟,此事他一直力推。
若是攻佔藩屬國,兩宮太后斷然是不會答應的,這太丟天朝上國的臉面了,也會讓番邦不安。
可既然早就有總督管理的舊例,自然就另當別論。
“只是如今.呂宋貌似落入夷人之手。”
陳太后終於還是說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