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翁溥定下的計策,自然在這個時候需要給居庸關通報一聲,翁溥才是提督軍務,是戰區的老大。
在魏廣德口述過後,又讓李蓁把虞光鬥寫下的公文拿在手裡細細觀看一番,確認無誤後才讓人發出去。
隨後又讓虞光鬥寫了一份調宣府軍一部來懷來縣運糧的公文,之前只是讓宣府軍出一部接應,現在計劃變了,自然要重新書寫公文。
魏廣德和李蓁看過後,馬上讓董一元從親信家丁中派出數人趕往保安州送信,董一元的家丁都是宣府出身,自然是熟門熟路很多。
現在算是大局已定,魏廣德在心裡暗鬆一口氣,下午知道懷來縣送來的軍報後,魏廣德的心就一直揪著。
其實和他相同心理的還有李蓁,他既然被安排做到兵備道這個位置,自然還是知道些兵事的,就算以前不知道,坐上這個位置後耳聞目染也知道了很多,畢竟他也不是笨蛋。
之前不說,那是因為在居庸關的時候就知道,對於這次行動大帥翁溥和眼前的魏廣德是有個細緻分析後定下來的計劃,自然他不敢說,也不能說什麼。
屋裡安靜下來,此時屋裡只剩下魏廣德和李蓁兩人,雖然面對面坐著,桌前還放著茶盞,可是兩人都在推敲之前的佈置,都沒怎麼說話,也沒有喝茶。
打仗,其實就是一個邏輯推演,一方統帥要根據掌握的情報作出一系列反應放局勢更加利於自己。
而魏廣德現在盤算的就是俺答汗那邊的反應,他會知道那些情報,然後作出什麼樣的反應,魏廣德這邊又應該怎麼應對。
至於兵對兵碰上打不打得贏,那暫時還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說實在話,要是保安州的人馬和懷來衛差不多,魏廣德覺得自己還是在董一元的保護下後退到鎮邊城去比較安全,在那裡等待大同軍的到來。
不過從董一元口中魏廣德也聽出來了,宣府軍大部衛所和懷來衛差不多,但是宣府總兵手下的參將、遊擊帶領的戰兵還是可以和韃子交手的,至少在雙方實力接近的情況下,勝負在五五開。
至於董一元的父親董暘之前擔任宣府遊擊將軍,在俺答部進犯滴水崖時力戰而死,那也是強弱懸殊較大,宣府援軍趕到不及時造成的。
實際上,草原騎兵對宣府、大同各軍堡的進攻,就頗有點游擊戰的味道,知道以強擊弱而不會強攻硬打,他們一般在軍堡外圍遊弋尋找戰機,一旦選定弱勢目標就猛然發難。
所以他們每次攻打的明軍軍堡往往都是以優勢兵力突襲,追求速戰速決,在明軍大部趕到支援時,蒙古人已經退走遠去。
如果草原騎兵人手足夠,實力夠強大,他們往往還會伏擊趕來的明朝援軍,是以邊鎮明軍對於韃子這種打法疲於應付,到最後都生出懼意不願應戰。
良久,魏廣德忽然嘆息一聲,“也不知道大同軍到什麼位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