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閣老,這炮”
戚繼光起身就指著身旁的大炮,有些結巴的說道:“這炮.能打多遠,威威力怎麼樣?”
看著戚繼光這會兒還滿臉通紅,看樣子是激動的不行,魏廣德才笑道:“別激動,真炮還沒出來,還在研究鑄造之法。
所以也沒有試炮,就是個樣子貨。”
“那這炮可以拉到校場那邊測試,那邊寬敞。”
戚繼光聽到這個炮都沒有試過,當即就說道。
“你過來。”
聽到戚繼光想把這炮拉到校場進行試炮,差點笑出聲來。
雖然這年頭也不是沒有木頭炮,那東西都是小炮,裝藥量小,威力也很一般,射程就別想了,而且打不了多少次就要作廢,再用肯定炸膛。
至於用竹木這些材料製造火器,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最早的火器-突火槍,其實就是用巨竹製成,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
據《宋史·兵志》載:開慶元年“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
不過火器發展到現在,竹木這些材料製作的火器威力上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銅鐵成為火器材料的首選。
不過或許也正是這樣的發展歷史,大明的工匠在從自家尚書手裡接到制大炮的任務後,首先也是找木匠做了個樣炮,或者說模型。
魏廣德帶著戚繼光走到炮口處,指著炮口道:“你伸手進去摸摸。”
戚繼光狐疑中,還是按照魏廣德的話伸手進了炮口,木質觸感瞬間就傳進大腦,嘴巴也微微張開。
“這炮其實只是木頭製造的樣炮,外面包了一層銅皮。
你知道鑄炮之法吧,只是為了趕上這次大閱,所以臨時糊弄出來的。
雖然是樣子貨,不過兵部軍器局確實在試製這樣的大炮。”
魏廣德樂呵呵看著戚繼光,繼續說道:“這炮,我給他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要打最少兩裡地,越遠越好。
我大明新制造的火器,射程一定要越來越遠才行。
雖然這炮射速不如佛郎機,沒關係,讓工部的人先把這炮做出來,滿足了需要,再讓他們想辦法提高射速。
不過那邊的工匠倒是和我說過,如果做成佛朗機炮的樣子,射程就會大減。
我就是考慮到火力分層,所以才讓他們這麼做的。”
“魏閣老,這炮是你提議造的?”
戚繼光明白這炮的來歷,原來就是為了參加大閱,在皇帝面前展露下大明軍工的實力心中才瞭然。
他還在奇怪怎麼會把木頭炮送到這裡來,這玩意又不能用。
現在明白了。
同時,他也對魏廣德口中火力分層極為贊同。
雖然這個詞有點新鮮,可他還是能輕鬆理解。
畢竟這個理念在秦漢時期其實就已經在中國的戰爭歷史中出現,宋朝是更是達到很高的高度。
宋朝的步兵軍陣,弓手和弓箭就是按照等級編隊,射程從幾十步到數百步不等。
宋神宗熙寧元年詔頒河北渚軍教閱法,凡弓分三等,九鬥為第一,八斗為第二,七鬥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鬥為第一,二石四鬥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
宋軍以此編隊,全軍弓弩齊發就可以構築出一張巨大的箭網,消滅網中的一切生命。
宋軍軍工的巔峰之作就是神臂弓和八牛弩。
神臂弓,又稱神臂弩,是一種單兵使用的武器,北宋神宗時發明,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射程遠達二百四十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為宋軍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
八牛弩,又稱三弓床弩,是北宋時期出現的殺傷力最高的弓箭類武器,堪比現代的火箭炮。它射程遠,可達1500米,北宋天寶年間工匠魏丕改良後,一度可達1536米!八牛弩使用時至少需要10個士兵操作,分別負責瞄準、上弦、扣動扳機等步驟,威力驚人。
八牛弩作為遠端武器的同時,還可以作為士兵攻城的器具,因為八牛弩的弓箭猶如現代標槍那麼粗,可以射入城牆,形成攀登城牆的梯子。
正因為八牛弩的威力巨大,所以李繼隆在得知蕭噠凜三面圍住澶州北城時,他便讓士兵運了幾架上城牆,以備震懾和遠距離殺傷遼軍。
當然,也正是因為宋朝軍工技術發展,也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