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幾次,每次是什麼時辰,都有規制。
可今日這道奏疏送來就沒有講規矩。
對於重大奏疏,一般內閣閣臣會直接送到乾清宮交到皇帝手中,少有走司禮監這道程式的。
陳洪好奇之下,自己就把張居正的奏疏給看了遍,然後他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了。
“嘿嘿,看來張叔大是取得了首輔和次輔大人支援呀,不然也不會這個時候送來。”
陳洪咂咂嘴,既然內閣已經表達出支援張居正的動作,他也不能和內閣對著幹不是,反正也想沒事兒呆在皇帝身邊,說不好能固寵。
當即,陳洪就帶著奏疏到了乾清宮裡。
隆慶皇帝正在御花園裡遛狗,聽說陳洪送一份奏疏來宮裡,先也是被嚇了一跳。
算算時間,八月了,貌似北邊和南邊都可能發生大事,雖然奇怪怎麼是陳洪送來,不過他還是快速回到宮中。
看完奏疏後,隆慶皇帝有些沉默。
張居正所奏六事都沒錯,按理來說,好像朝廷就應該這麼做。
不過隆慶皇帝也知道,張居正只是提出方向,對六事的細節並未擬好,所以才請求下敕書到各衙門。
略作思考,隆慶皇帝也有了應對之法。
提筆,在奏疏上寫道:“覽卿奏,皆深切時務,具見謀國忠懇,該部院看議以聞。”
他並沒有按照張居正所想,按照其中幾條給部、院下旨辦理,即便其中個別張居正已經提出思路,他也沒有讓部、院照辦,而是讓各衙門看、議,然後形成部議再交到他手上。
其實這個處理方式是比較合理的,雖然張居正提出的事項看似都合理,但畢竟涉及到實務,隆慶皇帝不知道朝堂各衙門在實際操辦過程中是否會遇到麻煩。
把奏疏傳送給部、院,讓他們討論後再上交決議,這樣很大程度上可以讓他更清楚這六事的可操作性。
當然,若是沒有人專門盯著這件事兒,討論的時間長了,也可能就不了了之。
這其實也是明廷經常發生的事兒,有始無終。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因為提出的觀點很有道理,讓人無法找到反駁之處,但是操作中會損害許多人利益,大家內心裡其實反對,所以就想方設法拖延時間。
拖一拖,自然就沒事兒了。
明廷衙門辦事就是如此,長此以往,效率也愈發低效。
只不過在他這麼處置後,朝廷六部和各院很長時間都沒有回應,而隆慶皇帝玩樂其實也很忙,所以很快就把這事兒給忘到九霄雲外。
因此在之後,許多人都以此為隆慶皇帝昏聵無能的證據。
隆慶皇帝愛遊玩,愛螯山燈會,愛財富美女是真的,也愛把朝政大事推給內閣和司禮監去處理,而大部分決策都是基於內閣作出的票擬而定。
而也正是因為他這個“好”習慣,讓隆慶朝的內閣閣臣們有能力按照自己心裡所想,去重新規劃心目中的大明朝。
只不過,他沒有能夠很好的處理好權臣之間的鬥爭。
張居正所提“六事”,雖談不上是具體國策,卻道出了明朝自“仁宣之治”後出現在明朝上層建築內部的種種矛盾。
只不過,需要徐階或者高拱這樣的人去推動,而李春芳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本章完)
.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