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田的事兒,處理的如何?”
提醒魏廣德不要插手李芳案子後,隆慶皇帝又隨口問起勳戚莊田的事兒。
這其實是小事兒,所以他想快刀斬亂麻,儘快頒旨,把事情定下來。
“陛下,臣已經在做準備了,今日下午就會和戶部和都察院屯田御史商議此事,若一切順利的話,明後兩日就會有奏疏上來。”
魏廣德躬身道。
“嗯,如此甚好,你辦事我放心。”
隆慶皇帝高興的說道,“此事儘快解決,朕已經聽說,戶部上奏後,下面已經有官員私下裡議論,說什麼百頃之數都嫌多,應該再減半。
你知道的,對一些人來說,幾十頃土地卻是就是很大一筆收入了,可勳戚家和他們可不同,一大幫子人要養活,朕也是沒辦法才如此。
都是為我大明帝國出生入死的功臣,總不能讓他們的後人還忍飢挨餓吧。”
“陛下寬仁,是臣等之福。”
魏廣德聽隆慶皇帝這麼說,急忙又拍起馬屁來。
“這件事兒,你抓緊辦好,無事就退下吧。”
隆慶皇帝本就沒什麼事兒,只是看到廠衛遞來的條子,知道陳以勤、殷士譫和魏廣德打算插手李芳的案子,他心中不喜。
雖然之前拒絕了陳以勤的求情,可也不想因此和那些老人生隙,所以決定召見魏廣德。
以他對魏廣德的瞭解,明白他的意思,就會幫著在此事上安撫好其他人。
別看這些人裡他官不是最大的,但話語權絲毫不弱於人。
“陛下,臣這裡今日收到一份戶部部議奏疏,請陛下御覽。”
魏廣德說話間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雙手捧著遞了過去。
“是什麼事兒,你簡單說說,到時候奏疏還是直接送司禮監吧。”
隆慶皇帝沒有要接過來的意思,這裡光線也不好,拿到手裡也看不了,所以直接問道。
“陛下,是江西巡撫劉光濟請求在江西重新使用一條鞭法徵收賦役,之前奏疏到了內閣,閣議茲事體大,所以讓戶部先商議一下,看看是什麼意思,畢竟這賦役,本就是戶部的差事。”
魏廣德不緊不慢說道。
“一條鞭法,去年不是才下旨停罷了嗎?這個劉光濟是怎麼回事,又提起來。”
隆慶皇帝心中不悅,剛剛停罷的事兒,一年以後又提,這不是明擺著說朝廷的政策制定有問題。
想到這裡,隆慶皇帝接著就道:“既然當初朝中就已經有了決定,停罷此事,就應該直接駁回才是。”
聽到皇帝這麼說,魏廣德當然不會就此罷休。
做了那麼多事兒,眼看著臨門一腳,怎麼能因為皇帝顧慮臉面就白費。
念頭及此,魏廣德當即大聲道:“陛下,此事內閣和戶部是有深思熟慮的。”
“哦,那說說。”
雖然有些不耐,可隆慶皇帝還是能聽進意見,所以打算聽聽魏廣德這次怎麼說。
“當初朝中同意停罷一條鞭法,主要是因為山西剛剛經歷戰亂,山東又因此法而鬧出民變,朝臣們擔心繼續實施一條鞭法會引發地方上更多不安定因素,故而暫時同意停罷。
而之後根據內閣瞭解,山東民變是因為地方官胡亂攤牌丁役惹出的亂子。
江南施行此法,則完全沒有鬧出風波,可見實際上是地方官處置失當所致。
故而這次戶部部議,以江西為試點,先選擇數府施行一條鞭法,一年後總結成敗得失,再推行全省。
完善後的一條鞭法報戶部審議,透過後在江南各省施行,之後再在北方逐步推廣,此為善策。
內閣和戶部一致認為,不可因為去歲之事就因噎廢食,江南各高官期施行一條鞭法順利,並非僥倖,而是地方百姓也希望以此方式徵收賦役。”
魏廣德侃侃道,接下來,魏廣德又把一條鞭法南北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向隆慶皇帝做了解釋,其實最容易生亂的就是在攤丁入畝上。
一條鞭法,其實就是把各類稅目化繁為簡,合併徵收,同時一個和以前賦役制度最大的差別就是取消力役,把按丁、按戶徵收的力役改為折銀徵收,稱為戶丁銀,攤入田賦中徵收。
賦稅一律徵銀,用貨幣取代實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僱傭。
同時改民收民解為官收官解,從徵收到押運均有官府承辦。
由此,百姓在地方上繳納稅銀後也不用走上幾百里路,把賦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