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官僚資本,是透過權利尋租,以獲取超額暴利為目的的形態。
官僚資本危害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利用權力實行壟斷交易,以此獲取超額暴力。
在權力的保護下,沒有市場競爭一說,一切競爭對手在權力面前都將灰飛煙滅。
雖然這種形式對經濟發展不利,但不得不說,在資本積累的初期,這就是壯大資本最便捷的方式。
不過,這一切,現在還只能停留在魏廣德的腦海中。
畢竟,現在他並沒有掌握足以支援一個龐大資本的權利。
對於大明朝的認識,後世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因為內閣制度的形成,皇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再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
因為皇權的穩固,需要以內閣為首的官僚集團的支援,所以似乎皇權和官僚集團是一個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官僚集團掌握封駁聖旨的權利以後,許多人認為明朝的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擺設,官僚集團事實上已經架空皇權。
對於現在的魏廣德來說,他只能呵呵。
或許明末最後那個皇帝的時候,是那個樣子,但是就現在他看到的,聽到的,皇權依舊是至高無上的。
所謂聖旨不出皇宮,絕不存在於他所處的這個時代。
在這裡,最大的權利依舊來源於皇帝。
所以,魏廣德為了實現自己的期望,那是必須得到裕王支援的。
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他還是打算就這麼混著,畢竟在他手上可以打出的牌太多了,不管怎麼看,自己都不可能得到重用。
或許,這也是他和張居正一起,被嘉靖皇帝派去校錄《永樂大典》的原因。
.......
“志輔,以你看來,集你我兩軍之力,能否打下五黨山,攻佔許厝倭巢,直面平海衛城。”
劉顯此時眼露熱切之色看著俞大猷問道。
“劉都督,雖然我手下六千人馬已經趕到,可是集我軍全力也不過剛八千餘人,對戰有準備的倭寇,實在有些欠缺。”
俞大猷遠眺對面已經逐步完善防禦的倭寇軍營,俞大猷有些擔憂的答道。
倭寇撤出興化府城後,伏擊平海衛官軍,隨後攻佔平海衛城。
即便劉顯在得到訊息後第一時間出兵救援,卻已然不及。
倭寇有六千餘,那是劉顯手中不過有兵力千餘人,眼見救援無望,未避免遭到倭寇打擊,不得不撤回軍營。
而倭寇在佔領平海衛城後,又在許厝前設立營寨,以為遮蔽,不讓明軍直抵平海衛城下。
面對有絕對優勢的倭寇,明軍也不敢騷擾,只能眼睜睜看著倭寇構築營寨。
俞大猷率領的南贛兵馬已經抵達數日,已經修整完成,劉顯也趁這段時間收攏平海衛城逃出明軍,手上兵力也擴充至二千餘人。
八千對六千,明軍依舊不具備絕對優勢,面對窮兇極惡的倭寇,俞大猷並不看好單憑此手段就能取勝。
“劉都督,以卑職所見,還是等元敬的兵馬到位後再發動進攻為佳,想來浙兵應該也快到了。”
看劉顯面色難看,俞大猷只得又說道。
吃了太多的虧,他也擔心自己剛才哪句話說錯了,被人攻訐為膽小怯戰。
“元敬,浙兵可有訊息傳來?”
劉顯雖然臉色不虞,可他心裡也清楚,現在出戰,獲勝把握屬實不大。
俞大猷的擔憂,其實並非杞人憂天。
於是,他轉頭看向一旁的戚繼光問道。
“劉都督,前幾天傳來的訊息,我想浙兵應該已經到了福寧州吧。”
福寧州,位於福建北面,和建寧府一起與浙江接壤。
戚繼光雖然知道自己這麼說出來,肯定會引起劉顯的不滿,可他也沒辦法。
對於這樣的軍國大事,他也不敢隱瞞。
果然,聽到戚繼光給出的答桉,劉顯的臉色就更加難看了。
戚繼光到此都一個多月了,他麾下的浙兵居然才剛出浙江,簡直就是烏龜速度。
一邊的俞大猷也是有些吃驚的看向戚繼光,他也沒想到浙兵行動會如此拖拉,可完全和他印象中的戚繼光不符。
俗話說,兵是將的膽,將是兵的魂。
對於他們這些領兵的將領來說,都是很認同此話的。
也是因此,俞大猷和戚繼光共事期間,雖然有些看不得他凡事必動用自練之兵,但從心裡也能理解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