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打壓徐黨(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帶隊首領是誰。

防禦戰,他們有把握。

野戰,沒有集結大軍,十足把握,他們是絕對不會出邊牆去的。

只要再熬兩個月就是雨季了,韃子自然會退兵。

“聽說楊尚書失敗了,沒能說服楊選。”

國子監裡,魏廣德邊翻書,邊開口說道。

“是啊,楊總督以近兩年韃子頻繁侵犯遼東各堡為理由,堅持認為他們今年的目標或許是遼東。”

張居正也在做著和魏廣德一樣的動作,校錄送來的《永樂大典》抄本,嘴裡也答覆道:“聽說,因為這兩年送往遼東的糧食多了,那邊的糧價降了些,所以百姓儲備的糧食也較以往多。

你也知道,這幾年北方寒災厲害,連習慣了苦寒的韃子都受不了,他們的牲畜據說損失很大,所以發覺遼東能搶到更多的糧食,所以主意就打到了那邊。”

“聽說當年李承勳李巡撫力主修建的遼東長城其實是一道土牆?”

魏廣德又開口問道。

“一面有磚石砌成,那個時候,遼東哪裡有那麼多財力,修建城牆,還不是就地取土夯實。”

張居正答道,“不過,聽說為了制約楊總督,兵部那邊打算緩交糧草。”

朝中的訊息,特別是涉及軍國大事一類的,自然還是張居正的訊息更及時,畢竟這些法子,徐階平日處理公務時就經常使用,自然也會傳授給張居正。

魏廣德翻書的手微微一頓,隨即恢復活動,輕輕翻過一頁,繼續往下看。

校錄,那就是用原本和抄本進行對照,防止抄錄過程中出錯,這就是他們這些分校官的責任。

看書,對於翰林院中人來說,自然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何況看的還是《永樂大典》這樣的曠世奇書。

不過看多了,魏廣德不免也會覺得頭昏腦漲,所以他和張居正大約每隔兩三日就會集中看看這幾日送來的,抄錄好的書籍,平日裡還是該幹嘛幹嘛。

發現抄錄有誤,就會標記好,讓人重抄,拆開來重新裝訂。

無誤的抄本,則要在書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做好登記,分門別類放好。

“你過兩日有瑕,不妨去都察院走走。”

就在兩人翻書的時候,張居正忽然開口說道。

“都察院?”

魏廣德好奇問道。

“聽說裡面有人在聲討海運濟遼一事,怕是就要鬧起來了。”

張居正答道。

魏廣德想想就點點頭,徐階之前扶持潘恩從周延手中拿下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官職,自然是把那裡看做自己的地盤。

只是可惜,潘恩自己不注意,讓人抓住由頭給彈劾了,這兩日朝中還鬧得沸沸揚揚。

“他們不追著潘御史鬧了?”

魏廣德驚訝問道,“徐閣老已經擺平了此事?”

前兩天,還有都察院同僚來找過他,讓魏廣德和他們一起上奏彈劾潘恩來著。

說起來潘恩這事兒,貌似其實和他關係不大,只不過他在關鍵時候沒有站出來拒絕此事。

潘恩的兒子潘允端,在去年參加會試上榜,之後參加殿試,不過排名不怎麼高,所以安排觀政的衙門,潘恩也沒有過多計較。

或許,在他看來,隨便那個衙門裡鍍鍍金,等過上幾年他再出手,給兒子某個好差事兒才是正經。

要知道,在大明朝,像他們這樣父子同朝為官的,往往都要有個避諱,他要盡全力表現出自己剛正不阿,不會給自己的兒子提供什麼便利。

本來,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看著潘允端並沒有得到特殊待遇,自然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去說什麼。

可是,潘恩的門生,現任吏部尚書郭樸卻在這個時候出手,把本來應該入職刑部或者外放的潘允端調到了禮部任事。

潘恩和郭樸的關係,倒不是在朝中時建立的什麼關係。

潘恩是嘉靖二年的進士,郭樸則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不過郭樸參加河南鄉試時,時任南京刑部員外郎的潘恩擔任了河南鄉試主考。

潘允端忽然調職禮部,自然被大家看在眼裡,禮科給事中張益因此上奏,彈劾潘允端追求名利,投機鑽營,潘恩身為左都御史溺愛兒子,不能公正處理此事,而郭樸身為吏部尚書徇私。

張益的奏疏直接把當朝兩位二品大員給告了,這樣的奏疏進了內閣,徐階和袁煒都不好處置,只得送入西苑。

不出意料,似乎嘉靖皇帝並不打算深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