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殺光所有倭寇,才有可能壓下有倭寇逃脫這個訊息,水師那邊自然也知道該怎麼寫戰報。
畢竟,明軍之前上報的所謂全殲倭寇,其實大多就是主力被殲滅或者大部被殲,真殺得一個都不剩的仗很少。
倭寇難道不懂,眼見不敵還不腳底抹油開熘?
那是不可能的,對於大部分倭寇來說,打不過,趁著開戰時的混亂逃脫,已經是一種本能。
“我馬上回營準備,今日就算夜戰,也要把平海衛城拿下。”
劉顯低聲對俞大猷和戚繼光說道。
現在,也只有速戰速決才能把訊息壓下。
殺光所有倭寇後,一口咬定就這麼多,誰還能拿出證據來說事兒嗎?
要是他們真有證據,到時候不妨反咬一口,告對方通倭。
戚繼光點點頭,這次是要逼他們大開殺戒了,只有殺光殘餘倭寇,才能堵住倭酋逃走的訊息。
“那就這麼辦。”
俞大猷也點頭認同道。
這個時候,他也沒心思去追尋倭寇蹤跡,大海茫茫,已經很難確定倭寇逃脫的方向。
隨著劉、戚二人的離開,俞大猷也下達命令,只會大軍吃飯,準備接下來一鼓作氣拿下許厝倭巢,進而收復平海衛城。
即便他已經猜到,現在的平海衛城裡,可能已經空無一人。
吃了早飯,俞大猷走出營帳,感受到微微吹過的西風,再穿過手下將士,目光落到遠處倭寇營寨,看到那些拆毀百姓房屋,取出木板房梁搭建的簡易柵欄,俞大猷已經想好一會兒該怎麼做了。
隨著三路大軍吃罷戰飯,每名士卒又分發了一些乾糧,今日明軍是打算一鼓作氣徹底消滅殘留在大陸上的倭寇。
隨著中路戚繼光部營寨響起隆隆戰鼓之聲,營寨大門開啟,一列列士卒排著整齊隊形出營,向著許厝倭巢前進。
伴隨著鼓聲,左右兩個明軍營盤也跟隨敲響戰鼓,兵士們整裝出營。
明軍分三路逼近倭巢,自然引起倭寇激烈的反應。
其實,在戰鼓聲響起之時,倭巢內的倭寇幾個小頭目就已經很是擔心的匯聚到一起。
昨日,營寨的首領說回去商議如何對付戚老虎,之後一晚都沒有回來,他們也都還在擔心,擔心今日一早明軍攻打營寨的時候該怎麼辦。
留下的這些小首領,有些平日裡關係還不錯,有些就是對頭,也只有首領才能壓制住他們。
現在首領不在,自然大家都相互不服,不願意接受對方的指揮。
連續派出幾波人往平海衛城送信,另一邊只能按照自己的防禦陣地,各自組織防禦,抵抗明軍的攻擊。
倭巢內,百餘名倭寇騎兵牽著馬在那裡,不知道該不該趁明軍靠近陣前的機會,對明軍軍陣發動一次突襲。
這些戰馬,多是從興化府城裡找到的,倭寇可沒有準備馬船,帶著戰馬跑到大明來搶掠。
而這支倭寇騎兵,也是倭寇首領想到的出奇制勝之法。
想要利用明軍立足未穩之際,出動這支騎兵部隊進行衝擊。
只不過,到了現在,這支隊伍已經沒有了指揮。
倭寇團伙裡,對於命令還是很服從的,至少在沒有露出敗績以前,沒人敢不尊軍令。
只是,現在是眼看著明軍逼近列陣,開始擺弄起火炮來,可卻遲遲沒有傳來讓他們出戰衝陣的命令。
按照原本的計劃,可是由這百餘名倭寇騎兵為箭頭,身後跟隨兩千多倭寇對明軍中軍發動衝鋒的。
這兩千多人,也就是原先駐紮在許厝的全部倭寇了。
劉顯、俞大猷部的進攻相對簡單很多,劉顯軍中火器本就不多,而俞大猷雖然重視火器,可畢竟臨時趕到南贛,就是奔著剿滅張璉等反賊去的,自然也沒時間給部隊尋摸火器,只能是以手上武器嚴加操練應急,頂破天就是把營中火器集中使用。
現在的俞大猷,已經意識到火器集中使用的好處,密集火力打擊下,能承受的住的部隊還真不多。
左右兩路明軍在陣前已經擺好架勢,可中路的戚繼光部準備的時間就稍久一些。
十餘門佛朗機炮和百餘門虎蹲炮被分成幾個叢集,在明軍軍陣前組成炮兵陣地。
】
佛朗機炮後,數名明軍士卒正在做著開炮的最後準備,而虎蹲炮相對簡單些,只有兩個人蹲在炮後。
也就是倭寇沒有衝出來,若是倭巢營寨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