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之威連番擊敗鄉賊首林朝曦等,並擒其弟林朝敬於陰那山,而福建官兵也趁勢攻打龍巖縣故賊,併成功擒獲龍賊首蘇阿普等。
在福建官軍連番勝利下,年前還搖搖欲墜的局勢被徹底扭轉,因張璉舉事所引發閩粵兩地的動盪局勢出現平息的局面。
俞大猷的來信,魏廣德自然不會輕視,屏退左右後他才拆開信件觀看,不過很快就有些膛目結舌。
按照嘉靖皇帝的旨意,之前抓獲的賊首張璉、蕭晚並沒有被押送京師正罪,而是被就地斬殺傳首三省震懾宵小,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此張璉非彼張璉。
這份書信是連同新的一份捷報送來,張璉反賊中最後一股勢力林朝曦部已被殲滅,賊首林朝曦在亂軍中被殺死,可以說出自嘉靖三十七年的張璉造反事件歷時數年已經徹底平息。
可是,按照俞大猷信中所寫,傳首的所謂張璉實際上是羅袍,而真正的張璉已經在雲霄縣馬驛和林朝曦分開。
林朝曦率大部吸引俞大猷軍主力南下,而他則率千餘殘匪越過漳浦,在靠近漳江府的地方出海而去。
張璉行蹤的訊息,是在俞大猷率部全殲林朝曦部後,從俘虜中經過審問後獲得的訊息,而且跟隨他離開的人,大多來自沿海船民。
而賀涇派出的兵馬沒能追上張璉所率的殘匪,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跨海離去。
到這個時候,俞大猷也不敢把實情上報,只能裝聾作啞看著張臬、陳王謨等人把“張璉”、蕭晚正法。
長舒一口氣,魏廣德把信件摺好放入信封中。
張璉逃離大明的危害,魏廣德心知肚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對於這些賊首,他一貫的立場就是除惡務盡。
現在人真的出海了,再想捉拿已經難上加難。
俞大猷是對的,這個時候可不敢把實情上報,這個事兒一旦公開,那就是要捅破天,到時候裕王府怕也保不住他的性命。
不是說真話不好,而是影響太大,大到大部分文官都會敵視俞大猷,未來的官途他將寸步難行。
其實,魏廣德一開始有心要把信件一把火燒掉,這種東西留下來是禍害,一旦落入旁人之手,供出來就是欺君之罪。
魏廣德也只能在心裡打定主意,明日一早就不去看抄錄大典了,而是先去趟裕王府,此事讓裕王知道即可,然後這封書信還是留不得的。
魏廣德現在最擔心的其實還是,這個張璉什麼時候又會蹦出來。
到那個時候,如果裕王登基還則罷了,若還是嘉靖皇帝在朝,以他好面子的性格,張臬、陳王謨落不到好,俞大猷怕也會被牽連。
告訴裕王,也是為了打個預防針,至少等嘉靖皇帝死了,張璉就算蹦出來,對他們的危害也不會很大。
給俞大猷的回信,魏廣德都已經想好了,只能說“此事休提”,根本不敢把詳情落在紙上,俞大猷這次的坑可是有點大了。
只能寄希望於張璉已經被明軍殺破了膽,短期內不敢重返大陸。
可以想到,明日福建戰報在朝廷裡傳開後,普天同慶之時,廣東發個急報說張璉又出現了,嘉靖皇帝會不會直接掀桌子殺人。
提心吊膽過了一夜,魏廣德第二天一早就攜帶書信匆匆前往裕王府。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