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這次壞了規矩,作為老好人的李春芳也是大為不滿。
只不過,李春芳這時候只以為徐階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他首輔的權利,並未細想太多。
“吾為首輔,受先皇所託草擬遺詔,有何不妥。”
徐階看到三人的態度,很是不滿道。
雖然面上不滿,可內心裡他卻非常享受,不是因為佔得先機,而是從高拱話中他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偏殿裡,幾名內閣閣臣的爭論當然是揹著其他人,原本還在屋裡伺候的內侍都已經被趕的遠遠的。
這時期的太監內侍在場的話,一定會覺得很有意思,也只有在宮裡呆的時間久遠的老太監才知道,這樣因為遺詔發生口角的事兒,其實在明朝歷史上並不鮮見。
遺詔,是皇帝回顧在位時期的治理成績,檢討過失用的,同時也會宣告自己已經病入膏肓,即將去世,同時宣告繼承人,勉力後世之君繼續努力,告訴大臣盡心輔佐新帝,以及對喪禮的要求和安撫一下各地的藩王和地方的權臣。
對於帝王來說,自己都快要死了,別說在位的時候有何成績,就算真的人神共憤,乾的不是人事,也沒必要自己罵自己。
那麼這個活很明顯,不可能是皇帝自己動手寫,而是由實際操辦者,也就是當朝的大臣,尤其是內閣大臣們,他們才是遺詔的具體擬定者。
擬定遺詔,很明顯是一個總結前朝所有的過失,為自己的錯誤洗白,打擊政敵的最好時機,因此,遺詔的制定自然是明代朝臣們必爭的關鍵區域,誰掌握了遺詔,誰就掌握了未來在朝廷的主動權。
而參與遺詔,其實就代表著可以入閣。
徐階讓張居正參與擬定遺詔,其實就是要把張居正抬進了內閣。
張居正是他徐階抬進內閣,必然引起高拱對張居正的不滿。
高拱和張居正關係很複雜,兩個人鑽到一起有許多共同話題,政治理念雖有偏差但大方向一致。
這讓徐階很是警惕,擔心張居正和高拱站在一起,這樣對他就太不利了。
張居正是他看好的接班人,也是他徐家繼續富貴下去的基礎。
如果張居正真倒向高拱,以他和高拱的關係,徐階可以預料到他致仕以後徐家會是什麼樣的境地。
一石二鳥,張居正參與草擬嘉靖遺詔,那麼高拱就一定會把他當做一生之敵對待,不會再生起拉攏的心思。
因為高拱的性格就是這麼霸道。
他不會權衡利弊,完全看個人主觀意識判斷對錯善惡。
他這樣的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這也註定了在真正的政客面前,他將脆弱的不堪一擊。
當然,這樣的事兒,絕對不會發生在裕王在位期間。
“幾位大人,是不是該頒佈遺詔,宣佈此事了,總不能一直拖著吧。”
不知過了多久,一直呆在寢殿裡的黃錦都有些不耐煩,一直等不到內閣閣臣的訊息,總不能一直瞞著天下陛下大行的訊息吧。
終於,黃錦還是來到了偏殿,推門詢問道。
現在宮裡也只有他有這個威望,勉強可以和這些大明朝內閣閣臣平等對話了。
被黃錦催促,先前還在和徐階爭論要重新擬定遺詔的高拱暫時閉嘴不言,因為剛才李春芳和郭樸還是看了遺詔,對其中的內容並未有太多不滿。
其實,遺詔寫成什麼樣子,對李春芳來說無所謂,只不過他對徐階擅自擬定很不感冒。
而徐階其實也是抓住了這點,所以才敢私自動手。
至於高拱和郭樸,徐階並未放在眼裡,道不同不相為謀,本就不是一路人。
徐階很珍惜來之不易的首輔之位,高拱覬覦,那就讓他等著。
看出裡面氣氛不好,黃錦目光看看徐階,又看看高拱,最後把視線落到次輔李春芳身上。
“李大人,伱怎麼說?”
李春芳此時被黃錦問起,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表態。
不過終歸還是性格偏軟,遺詔內容並無太大問題,他也就點點頭,“沒什麼意見。”
首輔和次輔意見達成一致,對於郭樸和高拱來說,就算再有意見也只能憋著了。
徐階,終究是在這場爭鬥中笑到最後。
“好,那就操持喪宜吧。”
黃錦對屋裡幾位閣臣說道。
高拱這會兒也不想繼續爭辯了,最後沒有贏面。
拿徐階沒辦法,難道還不能針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