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幾個土司已經被他幹趴下了,都不敢造次,不過那兒著實沒什麼好呆的,俞大猷想要換地方了。
貴州那地界,雖然很早就被納入大明版圖,可雲貴一代一直被明人視為蠻荒之地,誰都不願意去那裡做官,俞大猷自然也不願意,別忘記他還是個秀才,固有觀念還是不會變的。
只是這事兒,其實操作起來也有些麻煩,因為俞大猷現在算是湖廣鎮筸參將,要調往江西還需要湖貴川總督黃光升點頭才可以。
不過魏廣德打定主意,若是兵部真沒有定下萬安守備一職的人選,不妨找個機會和楊尚書說說此事,以俞大猷的戰績,想來楊博也知道他才是最佳人選。
嘉靖皇帝顯示出自己高效的辦公效率,在袁煒上奏的第二天,一連串的旨意從西苑發出。
己未,以苑田奏獻瑞榖,遣成國公朱希忠獻於太廟群臣。
庚申,秋分祭夜明於夕月壇遣定國公徐延德行禮。
乙丑,建萬壽大齋於朝天宮三日夜。
丙寅,以萬壽聖節遣成安伯郭應乾、清平伯吳家彥、廣寧伯劉允中、彭城伯張熊分祭諸陵,都督僉事王朝用祭恭仁康定景皇帝,指揮僉事文承武祭孝潔皇后中官祭恭讓章皇后陵寢。
而在萬壽聖節當日的安排,和以往並無區別,嘉靖皇帝不御殿,命成國公朱希忠代祀天於玄極寶殿,文武群臣朝服,詣大朝門行五拜三叩頭禮仍各賀;
罷群臣宴,賜節錢鈔,王府進賀人員及四夷朝貢使仍宴於闕左門。
萬壽聖節當日祭先師孔子,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袁煒行禮。
此外還命英國公張溶祭太社太稷、成國公朱希忠祭帝社帝稷.....
一連串旨意發出,嘉靖皇帝把自己生日前後要做的差事全部都分派下去。
“這天多熱啊,我們還要去左闕門吃御宴。”
裕王府接到聖旨,魏廣德和張居正在一邊小聲滴咕。
“殿下很高興。”
張居正只回了魏廣德一句。
現在兩個人因為一起充裕王府,又長期相處的緣故,已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私下裡褒貶時政,牢騷話也不少。
這次御宴招待各藩王使者及四海貢使,嘉靖皇帝依舊不會出現,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主持宴會的不再是禮部尚書而是裕王,由裕王代表皇帝招待使臣。
這還是裕王第一次以親王身份參與到這種政治活動中來,以前只有必須的儀式才會以親王身份參與,而且還是裕王和景王一起。
現在不同了,景王離京後半年,裕王就已經代表嘉靖皇帝出席這樣的活動,含義不言而喻。
兩人看向遠處背影,那是接到旨意後的裕王,這會兒歡天喜地往府內走,身後跟著捧著聖旨的李芳和殷士譫兩人。
“走吧,跟著過去。”
張居正對魏廣德笑道。
“叔大兄先請。”
魏廣德含笑謙讓道。
“同去,同去。”
張居正笑道,不過還是當先走了過去,魏廣德在他身後半步。
雖然兩人是平級,但科舉中張居正可算是魏廣德前輩,不過兩人沒走幾步身後就有小內侍跟上來小聲稟報道:“二位先生,剛剛收到訊息,陛下傳諭內閣和兵部。”
“是什麼事?”
魏廣德和張居正都停下腳步,張居正轉身問道。
“陛下憂慮邊務,今秋恐有擾者,要內閣和兵部早定策以遏之。”
那內侍小聲答道。
“還有其他事兒嗎?”
張居正皺皺眉,隨即又問道。
在得到沒有的答覆後,讓小內侍離開,兩人繼續往裡走。
“快八月了,秋高馬肥之時,邊鎮又不安寧了。”
張居正小聲說道。
魏廣德只是點點頭,沒答話,心裡也在盤算此事。
“前些天宣府馬芳打了一仗,估摸著就是在試探虛實,陛下應該是想到此節,所以才下的這道諭旨。”
張居正繼續說道。
“兵部有的忙了,閩廣反賊還沒剿滅,又到韃虜興兵擾邊之時。”
魏廣德也是搖著頭說道。
在北京城做官這些年,魏廣德感覺京城的官老爺們似乎一直都是在處理這些事兒,北邊韃子,南邊倭寇,時不時西南還有土司造反,現在又增加了福建反賊,感覺一年四季不斷有戰事發生似的。
“不過楊尚書總督過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