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麼會如此.」
此時,欽天監內,一名身穿青袍的官員衝出官署,提著官袍前擺快速跑向院子裡的一處高臺,胸前的繡著白鷳的補子不斷律動。
他一邊跑,一邊不是抬頭看向天空,而在他身後,陸陸續續有官員跑出。
上了高臺,他就急不可耐的開口問道:「怎麼回事,今日有日食,為何沒有推算出來。」
此時高臺上,三個青袍官員正站在渾象儀前不知所措,聽到來人的詰問卻是張口結舌,不知道該怎麼說。
「楊靈官,你來說。」
「監正大人,今日天空異相,我也不知該如何解釋。」
「怎麼會推算不出來?」
「監正大人,自古天象難測,從古到今許多都無法預測」
在監正和靈臺郎對話的功夫,身後的人也陸陸續續到來。
「保章正,天象可記錄了?」
看兩個五官靈臺郎都解釋不清楚原因,欽天監監正把目光轉向旁邊站立的一人問道,他是欽天監五官保章正,專事記錄天象,而先前所問的五官靈臺郎則是專門觀測天象的官員。
那保章郎捧著手裡的記錄念道:「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日食,是日微陰。」
「咚咚.咚.」
正說話間,遠處西苑方向隱隱傳來陣陣鼓聲。
「陛下在擊鼓救日。」
身後人群中有人用顫顫巍巍的口氣說道。
隨著西苑鼓聲的響起,整個京城各處城樓和鼓樓裡,守衛的官兵馬上按照規矩跟隨敲響了大鼓,一時間整個京城鼓聲隆隆。
「完了完了完了.」
已經有人被嚇傻了,只知道嘴裡不停唸叨著「完了」倆字。
古人比較迷信,而且天人感應學說隨著儒家的不斷發展壯大,深入人心,所以在他們看來日食的發生代表的是老天爺示警天子。
明太祖朱元璋曾說:「吾自起兵以來,凡有所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見,故常加儆省,不敢逸豫。」
將政治活動與天象聯絡起來是歷代帝王強調統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帝王對「天垂象,現吉凶「的深信體現在天文曆法機構的設立和對天文曆法工作的重視。
為此,朱元璋還專門頒佈了救日月禮,規定了發生日食的時候官員們應該怎麼去救助日月。
在救日月禮上,朱元璋以高規格禮樂來進行救護,並且佐以文武百官恭敬的救護禮節,這些都說明了朱元璋對於「日食」和「月食」現象發生的看重。
對於日月食的救護逐漸制度化和複雜化,從最開始的面對日月蝕,到天子敲鼓來嚇退天狗再到皇帝需要穿常服,不能再正殿居住等,都可以看出封建王朝對於日月食的看重。
日月食的測算主要依靠欽天監這樣的機構,而由於曆法的偏差,經常會導致欽天監在測算日月食的具體時間時出現偏差,所以很多欽天監的官員會因為測量時間的失誤而獲罪,這也可以看出古代王朝對於日月食現象的看重。
….
如景泰元年正月辛卯發生了月食,但是由於欽天監的官員預測時間比實際發生時間晚,被皇帝關進了大獄。
而這次的日食則是完全沒有推算到,想到可能遭遇到的處罰,此時高臺上眾人無不瑟瑟發抖。
一半是在高臺上被寒風吹的,一半則是被嚇的。
欽天監是明代的天文曆法機構,執掌天文占卜、制定曆法、推算節氣、擇日堪輿、報時等事務。
明朝欽天監的前身是太史監,太史監設立於元至正十六年,次年改監為院。
明朝建立後,繼承元朝的
.
機構設定,於洪武元年改太史院為司天監,後改名欽天監,形成欽天監下轄天文、漏刻、大統歷、回回曆四科的格局,「掌天文、定歷數、佔侯、推步之事」。
就在這個時候,剛剛還在發呆的監正猛然間抬頭看向天空,高掛天穹的紅日雖然大部被遮掩,可並未完全被掩去,而此時,監正隱隱感覺似乎天色正在逐漸由暗轉明。
「日食是不是要結束了?」
監正用顫抖的聲音問道。
「好像亮了。」
「是亮了。」
在七嘴八舌中,監正猛然想到什麼,隨即搶過五官保章正手裡記錄天象的冊子不禁唸叨起來:「朔日食,是日微陰.是日微陰」
隨著日食現象的逐漸消失,天空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