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吳山陳情(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圖,其實標註的範圍並不是很大,只畫出了浙江、福建、廣東及江西的大部分府縣位置,勾畫有河流和山川,有了這些直觀的圖形,即便屋裡坐的大多是粗人,也能連猜帶蒙看出些名堂。

張璉起身,緩緩踱步到輿圖前,待眾人視線向他投來後,才緩緩開口道:「今日召諸位前來,就是要商議下我飛龍國下一步的行動。」

雖然捧出了一個皇帝,還建立了國號,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所謂的飛龍國相對大明來說,不過就是偏安一隅之地,控制的不過是福建西南地區幾個府縣之間的山野之地,府城、縣城是一座也沒有。

即便是他們現在所在的這個柏嵩關關城,當初駐紮在這裡的明軍不過一個巡檢司,幾十個士卒而已。

這就是當初他們能夠成功佔領這裡的原因,實在是對手太弱了。

而福建漳州府當然不會坐視不管,在他們佔領這裡後兩次發兵圍剿均告失敗,廣東潮州府也不時會派出密探前來蒐集情報。

當時間進入九月後,來自海面倭寇壓力陡增,明軍才停止了對他們的進攻,期間還曾派人試圖招安,不過都遭到了張璉的拒絕。

開什麼玩笑,此時的張璉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已經感受到百姓生活的不易,也看出了大明江山的千瘡百孔。

….

雖然不曾想過去做倭寇,可是張璉還是認為,倭寇是自己天然的盟友,很多時候也是可以相互利用的。

就好像明軍對柏嵩關的進攻,只要頂住壓力,一旦進入東北風季,倭寇船隻順風而至,明軍的戰力就只能轉向對付倭寇而放鬆對自己的攻勢,而這就是他謀求發展的最佳時機。

而在倭寇大舉來襲前,明軍消滅多股義民的資訊也被他掌握,在心生驚懼悲慼的同時,也敏銳的意識到其他的義民應該也是這樣的心態,這才有了他廣發英雄帖,召集周邊義民投靠的舉動。

召集更多的義民匯合到一起,期初是為了壯大實力,以期抱團取暖,讓官府更加忌憚。

至於之後登基稱帝,不過是順勢而為,因為不知不覺中,張璉發現手下居然有了小十萬人,野心不可避免的蓬勃爆發出來。

在張璉看來,現在的大明朝似乎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之時,或許天意就是要讓自己來結束它,重新打造一個新的王朝出來。

故老相傳,曾經輔左朱元章稱帝的劉伯溫曾說出過一個預言,「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戰場」。

自己雖然生在潮州府饒平縣人,可祖上也是福建那邊過來的,只是後來移居到了廣東這邊。

劉伯溫是誰?

那可是輔左朱元章成就霸業的人,和《三國》裡的諸葛亮不遑多讓的存在。

諸葛亮靈機妙算,七星燈向天借命,而劉伯溫為了穩定大明江山更是劍斬龍脈,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朱元章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洪武大帝,在歷朝歷代中,朱元章都是出

.

身最為低微的,從一介乞丐搖身一變成為偌大帝國的統治者,推翻元朝統

治,一路逆襲,比開掛的人生還要厲害。

自己呢?

貌似和朱元章比,都差不多,他都能夠成功,沒理由自己就不行。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比較,讓張璉更加相信自己也有成功的可能。

沒聽到那些讀書人都說大明氣數危亦,皇帝一天到晚只知道沉迷道教修煉,朝政都被女幹佞把持,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張璉感覺,自己做了皇帝的話,至少不會把權利交給那些女幹臣,肯定是親力親為把國家管理好。

既然有了野心,自然就要爭取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實力,向外擴張就成為必然,這次召集各部首領來此就是為了此事。

站在輿圖前,張璉點著地圖中一處被一條實線穿過,勾繪出山川溝壑的地方說道:「這裡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柏嵩關,看看這周圍的山,你們有沒有在山裡呆夠了?」

「早他娘不想繼續住山上了.....」

張璉話音落下時,堂下就有人罵罵咧咧的喊道。

確實,雖然這裡的人大多是福建這邊的,也有一些是廣東過來的,可不少人之前都是在沿海附近居住,討生活,並不習慣這裡的山地環境。

….

張璉話說道這裡,是國主要帶著他們打出去了嗎?

「看樣子,不少人都在山裡呆夠了,想要出去,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去了,哈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