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步躬身答道:「回皇爺,現任禮科都給事中是李東華。」
「知道了,下去問問他,怎麼不上本。」
嘉靖皇帝隨口就說道,隨即就起身,活動了下四肢,「坐的久了,都僵了。」
一邊說,嘉靖皇帝一邊往大殿大門方向走去,看樣子是要去院子裡活動活動手腳。
黃錦給高忠遞了一個顏色,示意他找李東華,要他儘快上本,自己則快步跟上嘉靖皇帝。
明初,承前代制度,統設給事中,不分科。
洪武六年按六部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均從七品,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務。
享有「科抄」,「科參」及「登出」之權,登出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桉,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登出。
六科還可以參與「廷議」,「廷推」,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的制定,監督其執行。
可以說,六科就是朱元章給六部頭上戴的緊箍咒,用來鉗制六部權利的工具。
黃錦和高忠自然不會去問嘉靖皇帝,要禮科上奏什麼。
看到嘉靖皇帝消失的背影,高忠才對身旁的小內侍吩咐道:「快些收拾好,把奏疏都送回司禮監去。」
….
等小內侍收拾好奏疏,高忠就帶著他們出了永壽宮直接往西苑大門走去。
出了西苑,高忠想到嘉靖皇帝的吩咐,轉頭對身後跟隨的內侍說道:「你們先把奏疏抱回司禮監,我一會兒回去再處理。」
吩咐完,高忠就頭也不回的進了西華門,前面不遠就是六科廊。
李東華對於司禮監太監高忠突然找來有些措手不及,看著高忠進門急忙起身迎了過來。
甭管文官在外面多麼驕傲,隨意貶低宮裡的太監,可是真正面對太監的時候,那態度絕大多數都是顯得很卑躬屈膝。
「高公公,什麼風把你老吹來了。」
迎上高忠,李東華就謙恭的說道。
高忠看了眼李東華,他自然是認識他的,六科畢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嘉靖皇帝下的聖旨從內廷出來,都會送到六科登記,最近十數年倒是沒有人敢封駁聖旨了。
都是弘治、正德朝慣出來的毛病,皇帝一般不會和大臣置氣,可到了嘉靖皇帝就不慣著他們了,前些年被治罪的官員可不少,連內閣首輔也是說殺就殺。
高忠看了眼李東華,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上面讓我來問問,禮科是怎麼回事兒,尸位素餐還是德不配位。」
「嗯?」
聽到高忠這麼不客氣的答話,李東華就覺得眼皮子直跳。
上面,還有哪個上面?
高忠在內廷裡,地位比他高的屈指可數,能讓他稱為上面的會是
.
誰?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這禮科是什麼事兒沒做好
嗎?
被他口中的上面盯上了。
「高公公,還請明示,我禮科有什麼錯漏但請指正。」
高忠口氣不好,可是李東華卻沒有絲毫生氣的樣子,依舊是一副謙恭的姿態。
「昨日的日食,欽天監、禮部都上了奏疏,兩份奏疏所寫內容可是大相徑庭,你們禮科就沒點想說的?」
高忠直言道。
「這事兒吶。」
李東華心裡暗道一聲不好,他們禮科雖然掛著一個「禮」字,卻和禮部關係不大,禮部尚書吳山還真管不到他們頭上,甚至他們的工作本身就是鉗制禮部的。
往日裡,監督禮部的工作效率,對於遲遲不能完成的工作,禮部官員不稱職這些,他們就要上奏彈劾。
這次高忠直言禮科在欽天監和禮部上奏不同內容的奏疏後,該發表點什麼意見,能發表什麼意見?
禮科,自然是看過欽天監和吳山的奏疏的,當時李東華就感覺很不好。
但是要他插手其中卻又有點不敢。
彈劾欽天監倒是沒什麼,無權無勢的衙門,可是欽天監奏疏的內容,他敢駁斥嗎?
至於吳山那裡,彈倒是可以彈劾,可是畢竟人家是二品尚書,而且奏疏所寫之事還真說不上錯處,也是沒法彈的。
基於此,李東華本來想的就是做一回鴕鳥好了,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高忠就直接找上門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