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彌封。”
嘉靖皇帝說出這話,也顯示著他似乎並不大打算對讀卷官們排定的名次有什麼異議。
但是自古皇權至上,在開啟彌封後,是否還會調整名次,那就不一定了。
開科取士,皇帝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今日是三月十七日,明日就是三月十八日, 要舉行傳臚大典,所以今天就要填好黃榜並用印,把需要完成的程式都走完。
隨著彌封被開啟,第一份題卷的名字顯露出來,諸大綬。
隨後第二個名字也出來了,是陶大臨,然後第三個陳錫......
一直拆到第八份題卷,本次會元金達的名字才出現在眾人眼前。
嚴嵩雖然對金達不滿,可是也不敢狠命打壓金達的名次, 只能適當往下壓一壓。
按照正常情況,嘉靖皇帝之前並沒有要調整名次的想法,那麼作為會元的金達就會成為二甲第五名,而無緣一甲前三。
隨後繼續拆開後面的彌封,鮑承蔭、劉行素、柴祥、魏廣德四個名字出現在眾人眼前。
一樣是科場規則,即便嚴嵩,也很難刻意打壓某些人的名次,自然也很難抬高一些人的名次。
金達,嚴嵩再不滿,也不能把他壓倒三甲去。
魏廣德,就算他怎麼賣力推,也不可能推上二甲, 一切都是有規矩的。
打破規矩的只有一個辦法,一個人能做到, 那就是皇帝。
嚴嵩在這次的進呈題卷中耍了個小聰明, 把金達壓倒最低,而把魏廣德提到三甲前四名, 這樣雖然也把魏廣德的名次提高了一百多名上來, 可是還不算壞規矩。
接下來就看嘉靖皇帝是什麼個態度了,這對於以後嚴嵩對魏廣德是什麼態度就很重要了。
嘉靖皇帝看著桌上的十二份題卷,也沒耽誤什麼時間,直接提前桌上的硃筆在第一份和第二份題捲上寫下自己的評語,這也是嘉靖皇帝的習慣。
寫下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是看過題卷的。
但是在寫下兩份題卷後,嘉靖皇帝卻沒有在第三份陳錫的題捲上寫下評語,而是拿起第八份題卷放到第三的位置上。
做為跟隨嘉靖皇帝多年的臣子來說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隨侍一旁的太監黃錦馬上上前把其他題卷往後挪了挪位置,而首輔嚴嵩也只是雙眼微眯,隨即又恢復了正常。
嘉靖皇帝一氣呵成,在金達的題捲上寫下自己的評語,隨即放下硃筆。
這一刻,今科殿試的一甲三名就算確定下來了。
狀元諸大綬,榜眼陶大臨,探花金達。
嘉靖皇帝又看了看後面的卷子,殿試排名,皇帝有最終的決定權, 只是這擺上來的題卷所代表的名次,卻是體現了文官的意志。
嘉靖皇帝終於還是拿起了最後一份卷子,看似隨意的翻了翻,嘴裡說了句:“還算中規中矩。”
還算中規中矩?
這話是什麼意思?
嘉靖皇帝雖然說話的聲音很輕,可是大殿裡安靜的落針可聞,自然讓他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十四位讀卷官都聽得清楚。
隨即就看到嘉靖皇帝將手中的題卷塞到了第四的位置上,位列於金達之後。
這個名次的調整就有點大了,直接從三甲調到二甲,還是二甲第一,“傳臚”的位置上。
包括嚴嵩在內,所有的讀卷官都不由得睜大眼睛再看了一眼那御案上的題卷,沒人多說一句,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是飄向了嚴嵩一側。
在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讀卷官都在猜測,或許是之前嘉靖皇帝就給過嚴嵩什麼暗示,所以才會這樣吧。
畢竟當時徐階也選擇了嚴嵩的方式,單獨把魏廣德的卷子遞給他們,讓他們先看並下評判等級。
雖然魏廣德的卷子總體來說評分很高,但是畢竟會試名次拖累,只能呆在三甲之中。
而且能夠殺到殿試來的貢士們,其實也沒人是菜鳥弱雞,都是很有水平的,魏廣德卷子的真實水平在這三百人當中其實還真不算出彩,會試的名次還是很客觀的。
讀卷官裡,也只有吳鵬和雷禮額頭有點微微冒汗,不過這個又怪得了誰?
當初讀卷完後,他們就發現了那份十個上等,兩個中上和兩個中的卷子,當時他們還以為這是嚴閣老的關係戶,完全沒想到會是皇帝的。
而嘉靖皇帝的表現,卻是在嚴嵩看來,實錘了。
嘉靖皇帝現在每天服用的仙丹已經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