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捷報(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多也是衣服布匹,不過也有少量其他東西,都是生活必需品。

相對來說,糧食和衣服布匹更受馬芳喜歡。

糧食是軍隊穩定的基石,其實不止是軍隊,甚至對一個國家而言也是如此。

衣服和布匹則是士兵所需要的,不管是自己穿還是拿回家裡都可以,就算大小不合適,家裡人給改改就能穿了。

而且,這些衣服看上去布料和做工都不錯,顯然應該是從地主鄉紳家裡搶到的,不僅有松江棉布還有不少是絲綢製品。

布匹種類也很多,不過這就更好分配了。

實際上,大明建國之初,布匹就常常被做為軍餉發放,而因為社會生產力的原因,軍戶也都非常喜歡接受布匹做為軍餉。

這其實也是棉花在大明得到大力推廣的主要原因,棉花不僅是做棉襖、棉被用,更多的其實還是用來織布,江南的紡織業也是因此得到極大的發展。

朱元章建立的賦役制度,收到的實物就是用這種方式直接分發到明軍軍戶手裡。

只不過到了現在,實物賦役運輸困難,朝廷才變得更願意用折色的方式,用錢財支付軍餉,而不是大明初期的糧食、布匹。

幾輛大車上,只找到一包金銀,折算下來也不過百多兩銀子,雖然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可是放在上萬人的軍中,就顯得極其渺小了。

「估摸著,好東西都被黃臺吉那些人,讓親兵隨身帶走了。」

看到沒有多少金銀,董一奎只是稍微有些失望,嘴裡恨恨的說道。

「你難道會把好東西留在大車上?」

馬芳倒是無所謂,這些搶來的東西不過是聊勝於無,反正大頭都要分給下面計程車卒。

不過真要有好東西,他肯定也是要拿大頭的,畢竟京城那邊還需要自己去結交,打理各種關係。

「讓他們注意點,特別是這種放文玩和字畫的箱子,都給我留著,我有用。」

馬芳把差事交給董一奎處理,不過還是提出自己要的東西。

「是,大帥。」

董一奎當然知道馬芳要這些做

什麼,其實馬芳也不是讀書人,要文玩和字畫這些東西當然不是自己私藏,而是拿去送人用的。

這點,他即便是大老粗也明白。

宣府的軍糧和軍餉都是朝廷優先供應,為什麼?

他董一奎只要從兵備道領到糧餉後稍微克扣一些,都比馬芳要的實在。

不過,他的眼睛其實更多的還是盯著那包金銀。

都是將領,不缺吃不缺穿的,還是金銀實在點。

馬芳帶人返回,檢視傷員的救治情況。

一場大戰活下來的人,即便是傷員,馬芳也會命令隨軍郎中盡心醫治,這也是讓士卒保持士氣的方式。

誰知道下一場大戰下來,自己會不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要是被主將隨意放棄,以後誰還願意給他賣命。

明軍軍中許多陋習,其實都是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

一些將領只關心錢財而忽視了士卒,所以作戰時士卒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己。

長此以往,明軍戰力自然急速下滑而不可收拾。

死掉的將士,則要火化,然後由軍中同鄉帶回宣府家中安葬,這也是出征明軍的傳統,也是漢人軍隊一直的傳統。

只要條件允許,實際上都不會隨便把士卒一埋了事,都會盡量做到葉落歸根。

他還要先寫戰報,自己在平谷取得的大勝還要儘快報到京裡去。

這可是功勞和封賞,自己看不起那及時了銀子和幾匹布的賞賜,可士卒需要啊。

命隨軍書吏簡單寫了份戰報,詳細戰報有的是時間寫,還有功勞簿,這些都是兵部記功需要的。

不過,馬芳還是單獨親筆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往京城魏家。

信中,馬芳自然是對裕王等歌功頌德一番,直言是裕王關照,宣府軍能夠從朝廷領到足額給養,所以士氣高漲,才可以摧枯拉朽般擊敗虜騎。

這些話,也是魏廣德之前的書信裡告訴馬芳的。

因為,這些書信,除了極特別的信件外,他都會選擇性的交給裕王觀看。

馬芳清楚,這也是為了在裕王這位未來大明帝國皇帝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地位。

這是魏廣德在照顧他,他當然樂意照做。

至於戰利品如何分配,自然不關他馬芳的事兒,不過到了晚上,兩個大箱子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