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載體。
因為吃拿卡要幾乎成為大明朝公開的官場潛規則,這導致漕兵生活困苦,可他們身上擔的干係卻很大,所以大多不願意跑船運送漕糧。
為了補償他們朝廷也給出了優待,那就是漕船可以私帶兩成私貨,而這些貨物的運費和逃避的關稅其中一部分就進入這些漕兵的腰包。
這上萬條漕船才是運河上主要貨物的載體,承載著大明朝南來北往巨大的商品貿易,而私人商船反而少了許多。
運河鈔關都直屬京城衙門,所以來往商船很難逃過繳稅,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最簡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請進士、舉人利用他們的身份避稅。
從北京到九江,他們的貨物沿途要經過河西務、臨清關、濟寧關、徐州關、淮安關和上新河關六個鈔關碼頭,至於最後的九江鈔關,對於到了地頭上的他們來說就有的是辦法規避開。
六個鈔關,一條船跑下來就需要近百兩銀子的過路費,他們這一趟可是湊了五條大型漕船運送貨物,這就是幾百兩銀子。
商人們選出代表找到魏廣德,來人自然就是匯通商行林二爺,目的自然就是希望他們的商船可以和魏廣德一起南下,順道照應一二。
作為回報,商會會給魏廣德在船上準備船艙和一百兩銀子的酬勞,也就是魏廣德回鄉不僅不需要船資,還能淨賺一百兩銀子。
這年頭,大家都怎麼做,魏廣德也入鄉隨俗一口答應下來。
不答應不行,按照林二爺透露的訊息,貨主大多是九江商人,要是不答應,指不定老家那邊會傳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傳言來。
有的時候,不是說人人都想佔朝廷的便宜,損公肥私,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就說那百兩紋銀對魏廣德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其實這點錢魏廣德打心裡是真的看不上,可是他還是不得不答應下來,臉上還得是笑呵呵的。
魏廣德的座船自然是走在船隊的最前面,過河西務和臨清關等鈔關碼頭的時候,就直接由魏廣德出面和鈔關官員接觸。
鈔關作為朝廷直屬外派機構,雖然沒有在京衙門傳播訊息的速度快,可還是事先就知道魏廣德南下的訊息,實在是近些年對蒙古俺答部少有驕人戰績,最亮眼的貌似就是去年保安州一戰了。
魏廣德現在已經小小的名揚天下,只是他還不自知而已。
一切都很順利,魏廣德身上攜帶的手續齊備,不管是官印還是公文隨手就能拿出,鈔關官員稍微檢查確認身份後就自然放行。
對於這樣的事兒他們早已經駕輕就熟,來往運河的官員可不止魏廣德,無數官員都這麼做,他們自己也做這個事兒,所以,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這,似乎就是大明朝文官集團內部的一條不成文規則,就好比有功名之人的免稅,大家其實都是心照不宣的。
在北風推動下,船隊很快就過了淮安,還有幾日就會過鎮江進入長江水道,距離家鄉已經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