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路楷,哼......將所殺邊民冒充軍功。
還有許論,兵部尚書不能明察秋毫,三人一黨......
奏疏不長,可是資訊量還是比較大的。
楊順瀆職,路楷索賄和隱瞞,以及許論的失察。
楊順和路楷是哪邊的人,嘉靖皇帝還是知道的,之所以用他們,目的也是為了邊鎮能夠從朝廷裡拿到需要的糧餉,只是沒想到楊順去了宣達多久,那裡就敗壞成了這個樣子。
屠堡七十,男婦被殺三千人。
無能,廢物。
此時嘉靖皇帝倒沒有考慮沈煉一家的悲慘遭遇,而是對於楊順在宣大的戰績感到極度不滿。
其實沈煉已經被處死,追究責任還在他看來真沒太大意義,可你楊順的本職工作做好沒有,這才是他這個皇帝要考慮的。
魏廣德的考慮此時還真在嘉靖皇帝這裡應驗了,嘉靖皇帝對於沈煉一家並不感興趣,而只是關心他江山的安危。
所以,魏廣德自然把馬芳說的情況報告給嘉靖皇帝,希望以此拉楊順下馬。
“貪得無厭,昏聵無能。”
嘉靖皇帝怒道。
這一年多來,楊順報給京裡的都是好訊息,說自己統帥邊鎮明軍不斷擊敗俺答部襲擊,今天斬首多少,明日又是多少,合著都是砍的朕的子民的人頭,還要朕給你賞銀。
不由得,嘉靖皇帝臉色潮紅,他是真的有點發怒了,一種深深的被欺騙的感覺充斥了他的全身,他被人愚弄了。
之前,楊順報捷的奏疏,嘉靖皇帝還是比較認可的。
保安州一戰的勝利才過去多久,在當時的情況下,雙方勢均力敵,魏廣德初出茅廬的都能打勝仗,所以嘉靖皇帝是真沒想到楊順居然會把仗打成這樣。
起疑,其實不過是在看到錦衣衛送來沈煉被以白蓮教徒名義斬首的時候才有的,從內心來說,嘉靖皇帝自然是不相信的。
沈煉連當朝首輔都敢彈劾的人,他會入白蓮教?
但是,現在嘉靖皇帝手裡的奏疏是魏廣德所寫,魏廣德雖然初入朝堂,可也算是個剛正不阿的人,自然不會弄虛作假欺騙於他。
之所以選擇魏廣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是江西人,應該不會像其他官員那樣與嚴嵩為敵,斷章取義只說不好的東西,畢竟嚴嵩和他還是老鄉,對他也算照拂有加。
感覺自己有些失態,嘉靖皇帝閉上眼睛思索起來,正如魏廣德所言,楊順在宣大是不能待著了,繼續讓他在那裡胡作非為怕是邊鎮不保,那可是京城在西北方向的重要屏障,斷不容有失。
睜開眼睛看著旁邊兩個小內侍抱著的奏本,嘉靖皇帝已經沒有興趣去看了。
擺擺手,示意他們下去,隨後才對黃錦說道:“傳惟中來我這裡。”
得了吩咐,永壽宮中很快就跑出去一個小內侍直奔內閣傳嚴嵩覲見。
這個時候坐在永壽宮中的嘉靖皇帝已經開始思索要如何處理宣大的事兒了,兵部也要處理一下了。
不過嘉靖皇帝也不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人,他思考的更多。
借這次兵部堂官的人事變動,嘉靖皇帝想要繼續調整一下,有個衙門也該整頓整頓了。
等嚴嵩急匆匆趕到永壽宮的時候,嘉靖皇帝已經大概想好了要做什麼變動。
待嚴嵩行禮後,嘉靖皇帝才對他說道:“巡邊副使魏廣德離京前朕給他交代了一個事兒,讓他順道去宣府看看這一年多的情況,今日他的密奏已經上來了。”
聽到嘉靖皇帝的話,嚴嵩沒來由心裡一緊,皇帝派魏廣德去宣府,為什麼?
還是秘密前往,那隻能說有人在嘉靖皇帝跟前說了什麼對宣府不好的訊息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會是誰?
其實在此時,嚴嵩腦海中已經有了答案,也只有那個衙門才有能力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向嘉靖皇帝奏報宣府的事。
宣府,那是楊順的地盤,要是出了漏子,楊順就不好脫身了。
楊順可是和趙文華不同,對他也算孝順,就是不知道魏廣德看到了什麼,又報告了什麼。
旋即,嚴嵩腦海裡就過了無數念頭,不過嘴上卻是說道:“魏大人前兩年去了宣府督戰,對那裡也是極為熟悉的,讓他順道看看也是合理。”
“是啊,他去過宣府,只需要簡單對比下就知道那邊情況到底是好還是壞。”
嘉靖皇帝淡淡說了一句,隨即就把御書案上魏廣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