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半死,可還是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容李彬多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高忠不是笨蛋,在知道李彬可能犯事兒後並沒有多問,而只是細細觀察,最後確認東廠在宮裡的人確實已經監視李彬,就把在永壽宮值守的徒子徒孫們分別叫了來問話。
經過反覆盤問和核對宮廷出入記錄以後,高忠大致推測出來了事件的真相,年前陸炳就已經彈劾李彬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沒有當時就被拿下。
其中的細節,高忠不在場自然想不出來,如果當時在的話,也會和黃錦一樣瞬間想到真相。
至於讓陳矩去魏廣德家裡,自然也是為了詐一下魏廣德。
在京的京官們自然都知道,在當今皇帝面前最得寵的太監是誰,可不是他高忠,而是黃錦。
是個京官就想投靠到黃錦門下,只有那些身居高位的才會對黃錦不屑一顧,那還只是在人前的表態,人後還不知道看見黃錦有多卑躬屈膝。
即便是嚴嵩、嚴世番父子在黃錦跟前也是不敢造次的,都是以禮相待。
其實不管是內廷還是外廷,都對二五仔很不待見。
也是因此,高忠才讓陳矩去試探魏廣德,他可不想扶持起來的人天生反骨又跑去投了黃錦,那太得不償失了。
還好,魏廣德說訊息來自外廷,那就只能是錦衣衛中有魏廣德的朋友,給他傳遞了這個訊息。
只要魏廣德不是投機鑽營,一味趨炎附勢的小人,高忠和陳矩還是很願意和他合作的,何況魏廣德的聖眷也不錯,有升官的機會的話,隨便在皇帝跟前提上一嘴也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兒。
畢竟官員升遷貶諦,皆在皇帝一心。
可以鋪路,能不能成也要看皇帝的心意,他們也不會損失什麼。
魏廣德依舊安靜的呆在翰林院裡看書學習,時不時去安排了張吉出去打聽訊息,瞭解具體詳情,也假裝八卦似的問蘆布,衙門裡面流傳的各種版本。
魏廣德是嫉妒的,知道一個貪官伏法,可是沒自己什麼事兒,多虧啊。
受到鹿鼎記的影響,魏廣德已經很確信這個時代發財致富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參與抄家了。M..
從蘆布聽到的訊息,錦衣衛從李彬家裡抄出四十多萬兩白銀和大批金珠珍寶,之所以衙門裡會傳出這個數字,也是因為髒罰庫名義上屬於戶部監管,髒罰入庫自然有戶部的人看著,雖然明知道這些財物最後全部都是進了內廷,朝廷是分不到半兩銀子。
魏廣德可不信李彬家裡就麼點東西,或許就是一個零頭而已,想想就足以讓人眼紅。
而此時西苑永壽宮裡,嘉靖皇帝身前御書案上擺放的正是這次陸炳指揮抄家行動全部收穫的目錄,厚厚一摞。
那些田宅商鋪,嘉靖皇帝只是一掃而過,後面收繳的金銀折銀有四十三萬兩之多,而最後面厚厚的名錄則是從宅子裡收繳的珍珠瑪瑙、象牙玉石等物,折銀二十餘萬兩。
嘉靖皇帝是藩王上位,可不是一直被困在紫禁城裡的小鳥,算上這些田宅,抄李彬的家差不多為他帶來了八十萬兩白銀的收益。
這筆錢,不是個小數字。
嘉靖皇帝每年用在修道事業上的花銷,當然比這個數字大,但是也大不了多少。
想想李彬真正被自己重用才多少年?
十來年的時間啊,就可以積攢出八十萬兩銀子的身家。
他當然不相信這是李彬的全部家底,錦衣衛雖然家法森嚴,可肯定還是有僥倖得利之徒,就算是陸炳,怕也是從中分了一筆的,但是這些話嘉靖皇帝是不會說的。
保守估計,百萬兩銀子是有的,就看陸炳他們的胃口有多大了。
嘉靖皇帝懶得過問其他,而是轉頭對黃錦說道:“安排人去那裡看看,看這奴才有沒有耽誤工期,拖延進度。”
嘉靖皇帝雖然修道,希望能夠長生,但是身為帝王該做的事兒也一樣沒有拉下。
嘉靖七年,在他第一位皇后陳氏去世之時就開始選址營建。
官員們為了迎合他這位皇帝,陵墓規劃圖僅比長陵規模略小,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認可,永陵也正式成為國家專案立項,開始營造,工程延續至今。
嘉靖皇帝對於永陵很上心,每年都要過問幾次,他也把這事兒交給自己的信任的太監李彬負責。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陸炳遞交上來的彈劾奏疏裡直接舉報李彬盜用永陵的工程材料修建自己的墳墓,甚至連工匠、民夫都是從永陵調去的,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