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係了。
從信件開頭的內容看,他似乎是這件事兒的推動者,不應該拉後腿才對。
真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徐家有人威脅到徐邦瑞,那人似乎在反對他和徐江蘭的婚事。
魏廣德眨眨眼,有點想不明白,只能暗歎這些大家族內部勾心鬥角或許很普遍吧,不像他們家小門小戶的,也沒什麼好爭的。
“徐懷,信我已經看過了,不知你家主人是.......”
魏廣德雖然斷定徐懷應該是徐邦瑞的人,也就是他未來大舅哥的手下,可還是要假裝不解問上一句。
“小人打小就跟著大公子,說起來和魏大人也不是外人,我家公子就是徐邦瑞.......”
那徐懷很快就把魏國公府上的事兒說了一遍。
果然,就是兩兄弟為了承襲爵位的事兒在明爭暗鬥。
不過和魏廣德想的略有出入的是,他很快意識到下場的人可不止是這兩兄弟,就連當代的魏國公徐鵬舉都擼起袖子下場了。
明擺著,這是幫著小兒子打壓徐邦瑞這個庶長子。
想到這裡,魏廣德猛然記起月前朝廷發出去的那份誥命文書,急切開口問道:“徐邦寧的母親是鄭氏?”
“正是,只是那個鄭氏只是公爺的寵妾,根本算不得側室,完全是在欺騙朝廷的誥命。”
徐懷聽到魏廣德的問話,點頭回答道。
“呼.......”
魏廣德現在想明白了,就是這麼回事兒。
人家在官面上已經佔了先手,雖然誥命有問題,可是畢竟已經發出去了,在朝廷沒有收回前依舊是有效的。
對於後世人來說,正妻死了,要立誰為正妻還不是魏國公一個人的事兒,他喜歡誰就可以立誰?
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至少在這個時代不行。
“娶妻”和“納妾”,其實從“娶”字和“納”字就能看出一絲區別來。
妻子乃是三媒六聘明媒正娶回來的,是主子。
而妾進門用的是個“納”,也就是花錢買來的。
古籍中也有明確記載,“妾乃賤流”、“妾通買賣”,妾室其實就是高等奴婢,就是件物品。
因為妾的卑微,古時候妻子即便是被休棄、或者去世,主君也會重新迎娶個妻子,而不是將家裡的妾室扶正,在宋朝以前,扶正妾室要被流放、罰款與杖責,還要坐牢。
這樣的制度也是逐漸形成的,之前在春秋戰國時期,天子勢衰,禮法崩壞。
《左傳》中就記載了這麼個故事:“宋有生女子赤而毛,棄之堤下,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見而收之,因名曰棄。長而美好,納之平公,生子曰佐。後宋臣伊戾讒太子痤而殺之。先是,大夫華元出奔晉,華弱奔魯,華臣奔陳,華合比奔衛。”
正是因為春秋時期,出現了這麼多違背禮法的事,諸侯會盟企圖重新恢復西周時期的社會秩序,特地將“無以妾為妻”作為會盟的約定之一。
到了大明朝,雖然官方沒有明文規定禁止妾室扶正,但是不管是民間還是貴族當中,出現將妾室扶正的現象,但是也很少見,尤其是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
此時的魏廣德就在腦海中快速分析著此事的利弊,魏國公有點孟浪,不管走什麼路子辦成的這件事兒,只要蓋子被掀開,他就要面對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
雖然《大明律》當中確實沒有禁止妾室扶正,可是這樣的行為和現在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所以一定會遭到抨擊,甚至被追回誥命。
不過未來老丈人這點麻煩還真不算什麼,最主要的還是大舅哥現在的處境就有點尷尬了。
現在的鄭氏有了誥命之後算什麼?
徐邦寧是庶次子還是嫡子?
魏廣德不覺看了眼跟前的徐懷,他明白徐邦瑞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