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昭這幾日心不靜,倒也是說不上那裡不淨,皆因事情太多,混雜在一起,鬧得他索性自己縮在自己的院中,取一矮塌,擺好案几,找了一大疊上好的薄紙,給嫂子描南邊少數民族衣衫繡裙上的稀罕花樣。
世界大了,什麼樣子的男人都有,但是給女人描花樣的男人,倒是少見,花蕊華麗跪坐在矮塌一邊兒,一邊看稀罕,一邊吧嗒嘴兒。
顧昭一邊描,腦袋裡卻翻來覆去的想著這幾日調查的事情,有些事兒,需要好好清理下才能瞧清楚該怎麼走,該怎麼做。
他與阿潤的感情,這是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他不捨,便是阿潤一直騙他也不捨,談不上什麼賤不賤的,若是有一個人,他走過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這樣的路程,這個人會對世界有一種清醒的認識。
歲月就是燕子尾巴後面的剪刀,一劃就飛過去了,除了瑣碎留在心裡的記憶,其他的都是空的。年華春光雖然一直在重複,可是人的身體,經歷,精力卻一天天老去。
誰能有幸在最合適的時光遇到最合適的人,來一場什麼都如願的愛情呢?任誰都會遇到點不合適,不管這個人是誰。
前輩子耽誤了,這輩子遇到了,要顧昭後退?那萬萬不能,他心裡驕傲著呢,覺得能令自己入了眼的人那可真不多。
有了問題,莫迴避,踏踏實實的向前走就是。走自己的路,逼得別人去走別的路,才是一個男人該做的事情。
他慢慢分析著,不是他算計,他必須算好了每一步,才能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顧家與阿潤必須連在一起,這一點是肯定的。於公也是,於私更是,放置在當今趙淳熙的手裡,半點好處都別想撈到,就是趙淳熙死了,他的後代也會延續著趙淳熙的政治態度,將顧家排斥在權利中心以外,便是有自己做了那麼多的準備,那本書出來之後,最好的結果就是永生榮養,這對顧家是不利的,顧家幾代人會不停的生養,這些後代很容易被養成八旗子弟那般的廢物,即便是自己奠定了顧家武門的基礎,但是誰能知道今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這幾日,阿潤這個人倒是被顧昭理順了,他這個人命苦,他出生的晚,自出生懂事便知道自己與皇位無關,在教育上,多受一些琴棋書畫的養心教育,這對他後天性格的形成,是起到一定作用的。當然,這種性格特質也是最吸引顧昭的地方,很好,以後要繼續發揚。阿潤他打小他對自己的兄長一直是又敬又愛,那些年作為太子的趙淳熙對阿潤也是好的,還是非常親厚的。
可後來誰知道趙淳熙會殘疾,如此,懵懵懂懂的,命運將這對不幸的兄弟推得越來越遠。本來熱愛丹青的趙淳潤被推出來當成太子一般教育,一直驕傲的趙淳熙被封了王榮養,當年在東宮教育太子的那些老師,忽然改了主子,又一起來到新東宮的周圍重新教育一位懵懂的稚童,悲劇便這樣來了。
先帝去的快,手裡握了兵權,又有人脈的趙淳熙用了最直接的辦法架空了自己的弟弟,在最後登基那一剎,法定的繼承人又成了他,而促成這一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日東宮太子最親厚的老師,東宮太師胡寂胡大人。
這位教育過兩任太子的老先生倒也沒什麼私心,他只是覺得,當年的趙淳潤的能力不足以承擔這個天下,只有跟著先帝多年征戰的前太子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於是,這位老師便促成了此事。
趙淳熙登基後,胡寂胡大人許是為了心裡好過點,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被封為奕王的趙淳潤。
對於當年的太后來說,那個兒子登基都是一樣的。對於胡大人老說,他做的非常完美,完全沒有任何私心,也許他自己覺得,他稱得上是道德楷模了。可是,對於如今的奕王妃來說,嫁給一個仇視自己的丈夫,她這一生便是悲劇的開始。對於距離帝位曾那麼接近的阿潤來說,他會是如何的不甘願。
登基之後,為了平息阿潤的怨氣,趙淳熙不斷的賜美人給弟弟,也許最初他是內疚的吧,可惜,一年一年過去,阿潤慢慢長大,他那般的人,那般優秀的資質終於還是引起了帝王的警覺,一個人說奕王有反意也許帝王不信,可是說的人越來越多,終於,天授帝還是容不下自己的弟弟了。
天授帝不許奕王去封地,還秘密的關押了奕王,他一日一日的折磨他,希望他可以自己結果了自己那是再好不過了,這樣對於維護奕王的太后來說,對於歷史來說,對於天下來說都是個好交代。
也許,最初的阿潤,並不想反自己的哥哥把?誰知道呢?顧昭是個男人,以男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假如事情發生在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