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車停在公路邊上,當地的汽車在一旁往來穿梭,似乎各不相擾,顯然人們已經有些習慣了這種佔領下的街頭一景。 我拿出相機,拎著槍轉來轉去的當地伊拉克警察立即擺起姿勢,示意我給他們照相。他們都喜歡照相,連街頭賣大餅的青年人看到我拿出相機,也用手勢要求我給他們拍合影。正要按下快門,路邊又會跑出一個人加入到合影行列。就連在街頭各個店鋪伸手討要零花錢的流浪漢,看到我在拍照,也會大度地配合。如果沒有極端勢力的侵擾,這裡真可以說是外國人攝影的天堂。 但是美國大兵很快阻止了我的拍照。他們並不像我所習慣的以色列士兵那樣,看到有人接近就如臨大敵,而是繼續聚攏一堆,一邊繼續他們的聊天,一邊似乎很不經意地告訴我,“不要拍照,這裡是軍事禁區”。 一進入商業區,人流和車流都明顯多了起來。同事告訴我,戰前伊拉克經歷了連續13年的全面封鎖制裁,物資極度短缺。戰後百廢待興,各種物資進入都沒有關稅。在巴格達,光汽車一下子就增加了20萬輛。到了商業區,我發現各種標牌的電器商店最為醒目。這些商店店面不大,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裝修,但是人來人往,很熱鬧。 同事說,這裡現在最好賣的就是電視機和衛星天線。以前在薩達姆時代,人們是沒有機會用###收看外國節目的。在10多年的國際制裁期間,伊拉克也買不到電視機,電視節目只有官辦的三四個頻道。現在一下子開了禁,多年積累的市場需求一下子爆發起來,所以每天都能看到整車整車的電視機運來又很快被分別拉走。 由於薩達姆期間多年沒有修繕道路,所以市區塞車很厲害,有人說整個巴格達現在成了一個“堵城”。在個別路口偶爾也能看到交警。由於還來不及統一著裝,他們有的還穿著薩達姆時代的老舊制服,有的乾脆什麼制服也不穿,踩著拖鞋、拎著一把長槍往路口一站,車輛就得聽他指揮。 車流中穿梭著不少報販,他們抱著好幾份不同的阿拉伯文報紙,站在每一輛汽車的窗前叫賣,但是生意似乎並不好。伊拉克戰後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新報紙誕生,都標榜自己獨立的新聞理念,但是最重要的輿論工具,其實仍然控制在美國人手裡。儘管電視機熱銷,但當地的電視臺卻只有一個頻道,就是美國人辦的伊拉克電視臺。當地惟一的一份英文報紙,高層編輯中英國人佔了一半。 中國商人“打”進伊拉克 陳先生在伊拉克20年,在巴格達開了箇中國商貿城,另外還經營一個叫做“晏龍灣”的中餐館。商貿城和餐館面積都不小,但生意不免有些清冷。幾個福建人正在商貿城裡組裝電腦用的轉椅。他們原以為來伊拉克後能掙大錢,差不多都是傾家蕩產輾轉來到伊拉克,不想卻找不到工作,只好乾點零活,混個吃住和零用錢度日。 商貿城一共三層,一樓擺放貨物,主要是些床墊、煤油爐、轉椅、傢俱、沙發等等。陳先生說,其實小商品最暢銷,但是目前先用這些床墊等大件把商城“擺滿”,賺個人氣。二樓目前是倉庫兼臨時的組裝車間,把那些託運進來的商品組裝成型。三樓是辦公兼住宿,還有一個不小的餐廳。陳先生說,這裡將來既是宿舍,也是洽談生意的寫字樓。 這個商貿城靠近德國使館,也是一個重點的巡邏區,雖然經常能聽到爆炸聲,但是商貿城本身還比較安全。陳先生說,過去幾個月裡,這裡最暢銷的是煤油爐,已經賣出6000多隻了。儘管巴格達目前小商品絕大部分都是中國貨,但都是從迪拜經過阿拉伯商人轉運而來的。他說,如果中國商人直接從中國運貨進來,可以增加20%的利潤。他希望他的商貿城能夠很快在國內招商,成為中國貨直接打入伊拉克的通道。 他補充說:“如果中國商人能夠大批進駐商貿城,我估計我們一年至少可以銷售10億美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戰後巴格達一瞥(2)
和他談話時,我不斷看到有當地商人來洽談業務。他說多年來,他在國外的時間遠比在國內長,“在國內超過幾個月就覺得渾身不得勁,就得出國來闖蕩闖蕩”。來找陳先生的當地人反映,目前很多伊拉克商人希望直接到中國採購,但是要辦簽證得先到約旦(巴格達當時沒有使館,後來復館後也暫時沒有簽證業務),而且要求有曾去過中國的證明等很多複雜的手續,所以他們希望中國能夠給當地商人的往來提供便利。 實際上,在遠遠未曾平息的炮火中,也有很多中國商人開始把目光轉向伊拉克。回到分社的時候,我就接到一個廣州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邊的人說,他是在廣州的生意人,看到我們從巴格達發出的報道,想向我們瞭解一下目前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