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也踏實起來,雖然巴格達並非安全之地,但我畢竟離同事、分社更近了,我們幾代新華社同事在巴格達建立和堅守的臨時的家,是我在這個戰後陌生國度惟一最能給我安全感的地方。 巴格達,夜色中最亮的是監獄 沒有想到的是,夜色中巴格達最明亮的地方,竟然是一座監獄。司機告訴我,我們已經踏上巴格達的土地,路邊燈火閃爍的地方,是巴格達最大監獄,現在由美國人看管,裡面關押著不少被美軍逮捕的抵抗勢力要員。 我開玩笑地問:“薩達姆也在裡面嗎?” 司機一本正經地搖搖頭說:“我想薩達姆在看管更嚴密的地方。” “你見過薩達姆嗎?” 他再次搖搖頭說:“我今生永遠也不會見到他了—他在美國人手裡。” 巴格達有500萬到700萬人口(說法不一,因為多年沒有人口普查了),幾乎沒有什麼高大的建築,房子都是一家一戶的院落或者低矮的建築,城市的巨大可想而知。但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城市,現在完全隱藏在比城市更加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我們穿過黑暗中的城市,就像躡手躡腳地從一頭在黑暗中呼吸的怪獸身旁走過,那種深不可測的帶著絲絲寒意的恐怖,深入我的骨髓。    
去伊拉克(3)
新華社巴格達分社終於到了。 下了車,我首先聽到的是發電機巨大的轟鳴聲。我們有自己的發電機,此刻這臺1萬多美元的機器正在使我們的小樓成為黑暗海洋中為數不多的一個有著星星點點燈火的光明島。我長出了一口氣,提心吊膽的千里旅程終於到了盡頭;巴格達,我終於安全地來了。 同事和當地僱員還在值班。分社養了兩條看家護院的狗,看到來了新人,興奮地叫個不停。吃過同事自己動手烹製的簡單的晚餐,我到處看了看,分社的條件比想像的要好一些,幾個僱員勤奮的勁頭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宿舍的房間很凌亂,也很髒,尤其是發電機的轟鳴令我難以忍受。 整個夜晚“公家”(市政電網)的電只來了兩個小時,其餘都是我們自己的發電機供電。就要離開巴格達去蘇丹擔任首席記者的邵傑告訴我,我們的發電機上個月就修了兩次,如果這臺大發電機壞了,那臺小的備用發電機的噪音更大,每次一開動,連兩條狗都要遠遠地躲開,嗚鳴不已。他說:一開始你會睡不著覺,但慢慢就習慣了。正說著,公家電就停了,本該立即恢復工作的大發電機也不知何故沒有立即運轉,我們頓時陷入黑暗中。“手電”、“蠟燭”……我的同事一邊喊,一邊分別在各個屋裡亮起燭光和手電筒。 這點微弱的光明,在沒有電的黑夜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儘管耳邊沒有了發電機的轟鳴,但是我們也沒有了比安靜更重要的東西:電。沒有電,就意味著沒有通訊,沒有透過衛星接收的各類資訊,我們這個在戰後巴格達惟一的中國新聞機構也就陷入了癱瘓。還好,同事鼓搗了一會兒,轟鳴聲又很快響起來,巴格達的暗夜裡又多了幾盞暫時還能點亮的燈。 電話線上周剛剛開通,還不能上網。在抵達的第二天,我就帶新華社巴格達分社的當地僱員去網咖考察上網條件。令我驚訝的是,那裡的電腦竟然大部分都是中國產。網咖裡整潔有序,但上網的人並不多。 由於分社所在地區的電話局在戰爭中被嚴重摧毀,經多方瞭解,這個地區至少要在3個月後,才能勉強使用撥號上網。此外,從目前分社個別僱員家庭所在地區使用撥號上網的情況看,上網速度和質量都很差,網路極不穩定。目前巴格達市內僅有的10家左右網咖都是使用無線衛星系統。其初裝費(含全部裝置、天線和工程費用)為每部機器950美元,可同時接出8根上網線路、24小時上網,網路服務費為每月50美元。目前巴格達市內網咖費用為每小時美元。 因為頻繁外出上網很不安全,我決定立即為分社安裝無線上網系統。我們馬上就可以在辦公室上網了,這令每個人都很激動。在新華社工作和成長的伊拉克當地記者對上網並不熟悉,但他們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在戰後百廢待興的巴格達,能夠在自己辦公桌上上網,簡直是鳳毛麟角。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戰後巴格達一瞥(1)
在個別路口偶爾出現交警。他們有的穿著薩達姆時代的老舊制服,有的乾脆什麼制服也不穿,踩著拖鞋、拎著一把長槍往路口一站,車輛就得聽他指揮。 2004年1月7日,我去拜訪戰後首批返回巴格達的中國商人陳先生。從我住的曼蘇爾區到陳先生所在的商業大街,大約40分鐘的車程,這也是我首次有機會穿越巴格達主要市區,看一看這座戰雲陰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