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2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沒有傳統賦頌的創作,但卻沒有像樣的作品流傳下來,只有新體的抒情小賦,閃耀特異的光芒。這些賦作一方面直接抒發個人的情志,一方面又把東漢中期辭賦中隱而未現的批判傾向推向前臺,與同時期的批判性政論散文一致。

東漢後期著名的具有批判傾向的辭賦家是趙壹。趙壹(生卒不詳)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天水)人。他是一個恃才傲物的反傳統式的人物,所作辭賦中也充滿不平之氣,現存有《窮鳥賦》、《刺世疾邪賦》以及《迅風賦》的殘文。《窮鳥賦》以窮鳥自況,感謝友人對自己的救援之恩,反映了東漢後期文人動輒得咎罹禍的艱難處境。《刺世疾邪賦》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東漢後期抒情小賦的名篇,文中對當代社會乃至整個歷史都提出了無情的批判。如:

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愈復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僅將春秋戰國和秦代視為亂世,而且將受到東漢前期文人歌功頌德的“大漢”視作“更加其怨酷”的時代。接著又一一指出了當代社會“情偽萬方”的醜惡面貌,最後,作者憤怒地宣稱:“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這種強烈的批判精神,是前此漢代辭賦中未曾出現過的。此賦的風格也很獨特,融鑄騷句法、賦句法、散文句法於一爐,以適應於尖銳的情緒。篇末又綴以兩首五言詩,也起到強化抒情的作用。同時,這也顯示了東漢中期以來日漸隆盛的五言詩對於辭賦的影響。

東漢後期成就最特出的辭賦作家當數蔡邕。他的賦作完整儲存至今的有《述行賦》和《青衣賦》,殘存的則有十餘篇。

題材相當廣泛,篇幅似乎都不是很長。

《述行賦》作於桓帝延熹二年(159),蔡邕當時二十七歲,被迫應召入京,未至而歸。從體制來說,這是模仿自劉歆《遂初賦》以來的紀行賦,寫作方法並無特異之處。但其篇幅相對短小,感情格外強烈。憤於宦官弄權致使民不聊生的主旨,在篇首小序中就明白點出。文中不但就沿途所見發生聯想,借古刺今,更從正面發出對社會現實的尖銳批判:

命僕伕其就駕兮,吾將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萬方徂而星集。貴寵扇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後乘驅而競及。窮變巧於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溼。消嘉穀於禽獸兮,下糠粃而無粒。弘寬裕以便辟兮,糾忠諫其駸急。

紀行賦在傳統上是具有抒情性的,但像《述行賦》這樣激烈的感情和尖銳的正面的批判,卻是從未有過的。比如班彪的《北征賦》,雖有“哀民生之多故”一句,卻並不在此展開,而多說個人的不幸。魯迅說,必須看了《述行賦》,才能明白蔡邕“並非單單的老學究,也是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時的情形,明白他確有取死之道。”(《題未定草》)。這種直面現實的態度,對建安文學也有一定影響。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中,王粲、阮瑀是蔡邕的弟子,蔡琰是他的女兒,他們都寫有反映殘酷的社會現實的作品,這同蔡邕不能說毫無關係。《青衣賦》則表現了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且帶有一定的遊戲趣味。此賦寫奴婢的美貌和對她的思慕,是過去不曾有過的題材。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出現,反映了東漢末道德約制的鬆弛和藝術表現的自由化。賦末一節尤為出色:“明月昭昭,當我戶牖,條風狎獵,吹予床帷。河上逍遙,徙倚庭階。南瞻井柳,仰察鬥機。非彼牛女,隔於河涯。思爾念爾,惄焉且飢。”這裡描寫了戀愛之人在月光皎潔的晚上因思念對方而不能成寐,在庭院中徘徊的情形,意境很美。《古詩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和樂府古辭中的《傷歌行》,都有類似描寫,從中可以看出東漢後期的辭賦與詩歌相互影響的痕跡。

僅存殘文的《協和婚賦》、《檢逸賦》寫男女之情,有時顯得很大膽。前者中如“粉黛弛落,發亂釵脫”之句,後者中如“晝騁情以舒愛,夜託夢以交君”之句,其大膽的程度都是以前的辭賦中未有的。這裡同樣可以看出東漢末文人的思想特點,而且,後來六朝宮體文學與之也有遙遙相承的關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邊讓的《章華臺賦》。邊讓(?—約桓、靈時期,明寫楚靈王在章華臺的遊樂,暗寓批判桓、靈時屢興宮室勞民傷財之意。其鋒芒雖不及《刺世疾邪賦》、《述行賦》那樣銳利,方向是一致的。它篇幅不長,文字簡潔,具有抒情小賦的特徵。

東漢中後期抒情小賦的興起,在辭賦演變史上的意義至關重要。但就整個漢賦的情況來說,還沒有足夠數量的優秀作品取代傳統大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