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2 / 4)

小說:水滸梟雄 作者:抵制日貨

圍的衛城已都被西夏放棄,天軍並沒直接攻興慶府,而是先分兵佔了順州、靜州、懷州、定州。興慶府便也成了一座孤城,即使要棄城而逃,也會受到各城攔截。

四城皆下,天朝大軍這才慢悠悠逼至興慶府城下,又在四門外挖壕溝阻斷,既能防止西夏出兵突襲,也徹底斷絕了西夏逃亡的道路。

()

天下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城要下,人要死的少

慶府前依黃河,背靠賀蘭山,在冷兵器之時,不失為攻之地。與那十三朝古都長安地勢頗有些相似,因此党項族強大之後便在這裡建都立國。

不過興慶府歷史並不長,至今算來不過百年。

党項族初興時,還擺不脫骨子裡的遊牧思想,打到一座城池便是統治中心,打到更大的城池再遷移,統治中心便如同他們的牧場一般,漂泊不定。

西夏奠基者李繼遷時的統治中心便是從宋朝手裡奪佔的靈州。他的兒子李德明繼位後,認為靈州地居四塞之地,不利於防守。1020年派::大臣賀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黃河建城,營造城闕宮殿及宗社籍田,定都於此,名為興州。李德明子李元昊(即西夏景宗李元昊)繼位後,年又廣建宮城,營造殿宇,升興州為興慶府。並於此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統治機構。築臺城南,於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十一在此受冊,即皇帝位。西夏也算是正式建都立國。

以後西夏曆代皇帝便都以興慶府為都城,前朝崇宗李乾順時期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主事者便是梁國正獻王嵬名安惠,先後建有戒壇寺、高臺寺、承天寺等。

歷經多次擴建的興慶府,城池呈長方形,城牆約有三丈來高,和中原的險要處城池相比算不上高。這也與遊牧民族的攻擊性有關吧,西夏建國更多時候還是處於攻勢。宋軍則更多地是據堅城要寨死守,偶爾出擊,也迫於無法對抗西夏騎兵的襲擾,無力深入,三丈高的城牆足以擋住宋兵的短暫攻擊了。

城牆先用土磚壘砌內外兩壁和頂部。內外壁之間再以碎磚、石和黃土層層夯實,雖無法與中原外部以條石砌成的城牆相比,但建在這“化外之地”也算堅固了。

興慶府原本南北各開著兩門,東西各一門。但為了預防天朝火炮破門。此時都已被石頭和土塊堵實。因此天兵絲毫不用提防西夏兵突擊。悠閒的在西夏弓箭手射程外挖了幾道寬達丈餘的壕溝,徹底斷絕了党項族人突擊或者逃跑的想法。

在城內靠近城牆地地方,西夏人則拆除了所有靠近城牆地房子,使得城牆內一片空曠。西夏兵可以在城牆下集結備戰,少數突入城中地兵馬也會受到党項族的人海攻擊。

若從空中看,興慶府便彷彿一座孤島一般,隨時可能被四周天朝大軍淹沒。只有一道城牆勉力守護著。

護城河則直接引自黃河,闊十丈有餘,越發顯得如今的興慶府如孤島一般。

大軍紮下營寨,張揚便與眾將來看城。

算不得高堅的城牆並不能給眾人帶來什麼負擔,尤其建國以後無城不破的戰績,更給眾人增添了信心。

不過令眾人奇怪的是城垛上都掛了棉網,上面掛著鈴鐺,偶有春風吹來。城牆上便響起一陣清脆的鈴鐺聲。

花榮聽著城牆上隱約傳來地鈴鐺聲。對一旁熟知党項族風俗的關勝,道:“關將軍,党項族在城垛上掛棉網和鈴鐺有什麼寓意嗎?”

關勝出身河東蒲縣。正毗鄰西夏,關勝又出身武將世家,講究的就是馬上建功名,自然對這敵對的緊鄰頗為上心。不過關勝想了半天,還是沒想出有党項族有在城牆上掛棉網和鈴鐺的風俗。

張揚看著城上棉網和鈴鐺,卻是眉頭一皺,這個設定似乎是專門針對自己的啊。只要稍一扯動棉網,鈴鐺便會響動,寂靜的夜晚自然逃不過城牆上巡守兵丁的耳朵。而且城牆上遍佈棉網,自己也絕對繞不開棉網,看來自己能攀城之事已經被党項人發現了。只是張揚很奇怪哪裡暴露了自己攀城地事情。

“這不是党項族地風俗,多半是為了防止有人夜晚攀城設定的。”

眾人聽得皇上的話,看著光滑如鏡地城牆,實在無法想象有人能攀上去,所以先前也沒人想到党項族為的是預防有人攀城,只是懷疑與黨項族的風俗有關。

种師中聞言,恍然大悟的道:“韋州之戰,皇上莫非便是攀城而入的?”

張揚點頭道:“恩,朕原本還想著今晚再進城一趟,沒想到西夏居然做了

備,看來這次得靠你們了。”

眾將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