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殖裝本來就很輕是一方面,在戰甲胸腔裡,隱藏著一個反重力裝置,這才是主因呢。
所以,即便有了反重力裝置,重量也要在一噸左右的戰甲,就成了現在這幅纖細苗條的模樣。
重量輕了,戰甲各部分承重能力就不需要像以前那般實成了……
鐮骷還未撲到眼前,楊帆的戰甲已經完成了具現,兩米長的機械腿往地面只是一踏,戰甲整條長達四米的軀體,便一瞬間不見了……
待到再現身時,已出現在某隻迎面撲來的鐮骷前方,半平方米見方的戰甲足部,鐵錘一樣轟在鐮骷腹部……
“撲!”一聲悶響,夾著幾許撕裂之音,鐮骷小腹被迎面踢中,上身與腿部前屈,中段屁股則死命的向後撅起來,一直撅,一直撅……直到腹部與屁股乾脆和身體脫離開來,整個身體分作三段,破布袋一樣跌入激泫流。
藉著反震之力,楊帆的身體再一次消失……
第11章 流星雨
除了材料效能以及某些外觀上的改變,事實上,楊帆此刻體外所套著的殖裝戰甲,內部構造、電路系統以及驅動系統,跟上個時代那款流行機甲絲毫無差。
控制殖裝進行運動其實有兩種基本操作方式,一種就好像骨鑽那樣,具現的骨質是一直運動著的,靠骨質晶格按照某種規則進行有序的置換與運動,來完成外觀上的形變。
還有一種,則是比較通用的,也就是預設形態,骨質外觀固定下來以後,透過你自己的手動操作,利用殖裝工具從事你想要做的事。
第一種方式靈活多變,甚至稱得上隨心所欲,不過,那需要消耗大量的運算資源,是隻屬於楊帆一個人的戰鬥方式,就連鐮骷都無做到。
而楊帆自己呢,除了骨鑽之外,也沒找到這種情況下更適宜的戰鬥方式,所以,基本上,所謂的空間電磁炮,所謂的轉輪電磁槍,也包括此時此刻的殖裝戰甲,都是採用的第二種模式。
以楊帆的異能效率,這些戰法如果用第一種方式驅動的話,他也根本支撐不住。
既然是第二種模式,有一點大家就應該能意識到,不管是電磁炮、槍還是戰甲,是由殖裝具現而成的擁有固定形態的工具,而楊帆則是操控者,是使用者。
電磁槍炮的時候,他的操作只是扣一下扳機的事,槍炮內部電路會完成其他所有勾當,所以事情變得很容易,兩種上個世代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東西,超越時代的出現在這個時候。
可是到了殖裝戰甲,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戰甲的操作要比電磁槍炮複雜的多,多的多的多!
所以即便以楊帆理智形態的智商,也不得不借助上個世代人類的經驗,保留了戰甲的基本外形構造,並借用了……呂秋來驅動資料庫裡的程式。
理智形態也並非萬能的,可以從無到有摧枯拉朽的完成一個嶄新的學科。
電磁槍炮的難關,只在於材料,所有擁有了殖裝骨質能力的楊帆,可以一瞬間就設計完成,而殖裝戰甲,涉及控制學、工程學、系統學、材料學……諸多門類,可就不是楊帆憑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了,必須藉助上個世代人類的智慧。
嗯,廢話這麼多隻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主角還沒有強悍到逆天的程度,還是需要繼續進步的。
重達幾十公斤的殖裝戰甲,一腳將某隻鐮骷踹成三段,借那反作用之力,一轉身再度消失,再出現時,依舊還是一腳,依舊還是三截,輕描淡寫,舉輕若重……
一隻、兩隻、三隻……那龐大粗重的戰甲,簡直就像一道風一樣,飄忽不定,無從捉摸,將漫天漫地的鐮骷一隻只踹飛進激泫流,就好像打棒球那麼容易。
特戰隊的人再度張大嘴巴,瞪大眼睛,瞠目結舌關注起了楊帆的表演,他們沒有辦法不關注,因為……楊帆此刻的運動能力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視覺感知範圍。
他們就只能看到楊帆踢中鐮骷剎那,空中滯留的殘影,還有隨著那戰甲奔騰,帶動的呼嘯風響,至於楊帆每下現身究竟是怎樣從這個點移動到的那個點,他們根本就看不清楚,好像楊帆是在瞬移一樣。
可若是瞬移的話,半空哪裡來的那一聲聲破空風響?
可若不是瞬移,楊帆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普通人的視覺暫留很長,一秒鐘二十五幀就能滿足他們,可留在這處的都是異能者啊,而且是高達師級的異能者。
於他們來說,上千幀的高速錄影騙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可以輕輕鬆鬆追蹤到子彈執行在空中的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