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說到意識形態,兩方面的差異並沒有一般想象之大。中國國民黨是孫中山的政黨,至今尚僱用大批人士編纂它自身的革命紀錄。官方檔案裡並沒有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不當的名詞。“天下為公”的標語可在臺北很多的地方看到。在這島上,政府也對銀行業和對外貿易有確實的掌握。它也經營鐵路與公共汽車。在教育和傳播媒體方面,政府的影響尤大。在這許多方面的結構及管理,臺灣與大陸中共並非如水火之不相容。
在文教方面,國民黨之政策行使已逾40年,更不容分型運動之展開。不僅兒童自幼受教為中國人,而且博物館圖書館和各處之檔案處尤以大陸上之根源作號召。即使工程師與技術人員在受訓時也不覺得此生事業應當全在島上省內,教師與公務員更無論。最近幾年來已有“臺灣文學”出現,可是絕大多數出版品顯示一種廣泛的眼光,而且往往較大陸作家的範圍尤為寬闊。
因內戰而在1945年及1949年來留下來的惡劣情緒亦不足為永久的仇恨。中國國民黨和中共都曾與日本作戰,不僅兩方都已與日本採取和平方式,而且在很多方面兩方都已從事善意合作。寬大之美德,也為兩方所重視。蔣介石生前即已原宥一打以上和他作對的軍閥,毛澤東有一個兒子在韓戰中殞身,可是他開懷接待尼克松。如果年輕一代並未實際參戰,倒要將雙方的仇恨永久化,則是不可思議了。
可是因為幾十年來的武裝對壘,雙方都以不承認對方之合法地位為本身立足之邏輯。突然放棄這立場,可能引起內部爭執,也可能投柄於分裂運動。在本書成稿之日,有很多跡象顯示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準備給蔣介石恢復名譽。他在浙江之故居據說已經修整。一座抗戰史蹟博物館將開設於盧溝橋畔。在北京和漢口,街道已改用國民黨抗日殞身的將領為名。黃埔軍校校友會已成立,此中值得注意,這軍校只有蔣介石曾任校長,人民解放軍元帥徐向前則為現任校友會會長。這一連串事情,邏輯上的結論將是在歷史裡重新樹立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地位。
香港
香港是一個島嶼,連著九龍半島,更附有大陸上一片領土。以面積言,她的400平方英里不算極小(如與澳門的6平方英里比較)。並且香港的摩天樓面對著石山作背景的自然港口,以她直立之價值超越她橫臥著的價值。多年以來這自由港口因物產薈萃,成為採辦中心和旅遊者下榻之勝地。即使是英國旗,也替中國掙得不少外匯,近年來以本身經濟成長著稱,是亞洲地區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除了以銀行業和船舶業為世界上重要中心之一以外,香港也是紡織品和塑膠品、電氣裝置、電子、機器與化學物品的製造場所。她的印刷業、食品處理和電影業也甚為稱著,這三項對海外華人特別有吸引力。
本書整備付印之前,作者得到一份香港特區的基本法草案。這檔案使我得有機會證實我不久以前的想法:一個國家在現代經歷了一段主要的突破時,連國家這一觀念也可能變更,如400年前荷蘭民國誕生時的情形。這基本法給我們一個機會想見1997年重返中國以後的情形。這特區將保持其獨特的稅收制度和貨幣制度。它將有特別的旗幟,它的行政首長將由選舉產生,他也和被選的立法員一樣,至少已在本地居留20年。現有司法機關將全部保留。香港所立的法律將報告於北京的人民代表大會登記作為紀錄,可是特區不隸屬中央政府任何機構之下。而且特區有權處理僅與本地有關的外交事宜。起草委員會完成了上述初稿,正在與諮詢委員會商議,兩者都在廣泛徵集公眾意見。工作表現地方自治的精神,將各處有價值的地方儘量儲存,和對1984年中英兩國協定的尊重。這不是容易的工作,它的成功應當為澳門造成前例。來日這動力之所致,不難渡過臺灣海峽,使突破歷史的中國一統成為事實。
本書命意
在結束本書時,我乘機解釋寫這書的哲學立場。初看之下,宏觀歷史好像與道德全不相關。人類之行動在大範圍內展開,只循著若於因果關係,不能由各個人意願左右,更難因著他道德上的希望而遷就。在寫作以上各章時,我更將前一時代所留下來的影響昭然指出,就和以前的史書不同。傳統的史學家通常將每朝代之初當作一段有創造性的時代,當日的人口和社會都帶著可塑性,可以由一代偉人照著他的理想轉折成器。我自信我的敘述比較近乎實情,可是也會造成一種定命的印象,亦即註定將發生的事物總會發生,道德與否和事實之來往無關。這樣無人性的立論很可能擾亂讀者的心情,更可能冒犯